康主编|大规模并购、血腥换帅、卖好产品:乳业老大哥蒙牛火箭般坠毁

教育动态2024-09-02 11:01:17匿名

资料编译:徐彩月、吴欢

牛根生最初对“蒙牛”这个名字并不满意。

1999年初的一天,在呼和浩特市巴彦塔拉宾馆,牛根生、杨文军、孙宪红和几位伊利老部下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后来被蒙牛称为“南湖会议”。

1998年底,牛根生向伊利董事会提交了辞呈。至于辞职的原因,多年后牛根生是这样解释的:“水大了,就会漫过桥!”

“我的功德胜过主的功德!”[1]

在这次秘密会议之前,由于与时任伊利董事长郑俊怀不可调和的矛盾,牛根生和他的几位老下属已经下定决心,要在老东家伊利之外建立一家新的乳业公司。这次秘密会议的主题是给这家未诞生的公司命名。

会上,有人提出,如果澳大利亚有“澳洲牛”,就叫它“蒙牛”吧!

大家都声称这是真的,但牛根生却不满意:

我姓牛,“蒙牛”的意思是“家族企业”。

后来又有人建议叫“孟乃”。

人群随后再次陷入争论。最后,几个人把所有的备选名字写下来,大家一起投票,得票最多的获胜。

“蒙牛”就这样诞生了。

蒙牛自诞生之日起,就对“速度”有着近乎疯狂的追求。被誉为营销大师的牛根生凭借“航天员奶”、“超女酸酸奶”等系列产品开始轰动公司。这场经典之战让蒙牛变成了一个快速行动的入侵者。诞生五年后成功上市,仅用八年时间就超越了老东家伊利。

然而,2008年拖垮整个中国乳业的“三聚氰胺”事件,成为蒙牛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一年起,蒙牛的脚步就放缓了,蒙牛作为中国乳业龙头的地位也随之丧失。

“如果羚羊跑不过最快的狮子,它一定会成为狮子的一顿美餐。如果狮子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它也会饿死。”

这就是牛根生当年为蒙牛设定的经营理念。不过,虽然现在蒙牛还在奔跑,但蒙牛已经不再是中国乳业赛道上跑得最快的了。

01

蒙牛的“老牛”时代

1998年底的一天,刚刚从伊利辞职的牛根生进入了呼和浩特人才市场。站在企业招聘摊位前,牛根生向招聘的小伙子询问有没有工作机会。

年轻人看着牛根生,问道:“你多大了?”

牛根生回答:“40。”

年轻人有些恶意地笑了笑,说道:“抱歉,你的年龄在我们公司属于下岗人员。”[2]

由于找不到工作,开海鲜摊的愿望也因老雇主的暗中阻挠而落空,牛根生决定在自己最熟悉的乳制品行业“再就业”。

经过文章开头的“南湖会议”,蒙牛于1999年1月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万,这是牛根生夫妇出售伊利股份赚来的钱。

蒙牛成立之初,实力弱小,办公面积只有一栋53平方米的出租楼。没有奶源,没有生产工厂,更没有市场。这是一家“三无公司”。

奶源是蒙牛最令人垂涎的资产。

在乳制品行业,一直有“得乳源者得天下”的说法。但由于蒙牛成立较晚,其优质奶源已被其他乳企瓜分。面对牛奶短缺的问题,牛根生想到了“虚拟联盟”的解决方案。当然这个型号还有更通俗的说法——

“只打车,不买车。”

所谓“虚拟联盟”,简单来说就是“先建市场,再建工厂”。这一模式从蒙牛一战就开始应用。

蒙牛的第一战是液态奶之战。为了解决无奶源、无产品的问题,牛根生派得力助手杨文军等八人前往哈尔滨,与一家陷入困境的液态奶公司接手谈判,让这家公司代工蒙牛的液态奶。牛奶。生产。

从此,这种“只打车,不买车”的商业模式成为蒙牛的标配。这个方法为蒙牛解决了奶源匮乏的困境,但最终也为后来的“三聚氰胺”事件埋下了伏笔。

当然,正处于创业热潮期的牛根生无暇考虑这些问题。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扩张,让新蒙牛快速跑起来。

2004年,牛根生以1.35亿美元的身家登上中国首富第《福布斯》位。在一次电视节目中,他谈到了蒙牛快速成长的秘诀:

饮料销量只与广告投入的金额成正比。

确实,牛根生确实是中国广告界的“狠人”。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民一觉醒来,发现主要街道旁的300个广告牌上全是蒙牛广告:

“向伊利学习,争创民族工业,力争成为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2003年10月15日,在一团火球中,“神舟五号”腾空而起,蒙牛成为唯一的牛奶赞助商。 “举起右手,为中国加油!”一夜之间,蒙牛醒目的大型户外广告出现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筑物上。

2004年夏天,《超级女声》迅速走红。粉丝们在为以张含韵为代表的甜美可爱女选手疯狂投票的同时,也想起了那句“酸酸甜甜就是我”的蒙牛酸乳广告。

从一无所有到资历超越老东家,牛根生只用了8年时间。蒙牛成立时,销售额仅为4000万元。到2007年,销售额达到213.18亿,首次超过伊利。

2007年至2010年,蒙牛连续四年荣获中国乳业冠军称号,创下国内乳业首次突破200亿、300亿的纪录。

至此,牛根生的创业故事已经达到了高潮。

02

蒙牛火箭的陨落

在几乎所有人眼中,蒙牛就是牛根生向老东家伊利报仇的利器。但事实上,早在2003年,蒙牛飞速驰骋的日子里,牛根生就不再将老东家视为自己的上级。目标。

康主编|大规模并购、血腥换帅、卖好产品:乳业老大哥蒙牛火箭般坠毁

2003年初,北京大学何志毅教授曾直言不讳地问牛根生:“你想当老板吗?”

牛根生回复:

“谁都想当老板,但我的‘标杆’都是国际公司,不是国内公司……我想尝尝当世界冠军的滋味。”

当年年底,意气风发的牛根生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年度十大经济人物之一。当时朱军给他的获奖感言是:

“他姓牛,但跑得却是火箭般的速度。”

然而谁也没想到,仅仅四年后,牛根生、蒙牛乃至整个中国乳业的形象就以比火箭还快的速度崩塌。

2008年9月12日,三鹿奶粉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 9月16日,央视新闻报道称,22家企业491批次婴幼儿奶粉检出“三聚氰胺”,三鹿奶粉事件正式升级为乳品行业“三聚氰胺”事件。

在这22家“毒奶”乳制品企业中,蒙牛名列前茅。

受这场危机影响,蒙牛乳业2008财年亏损9.48亿元人民币,这也是蒙牛乳业自200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一波接着一波。 2009年2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向内蒙古质监局发函,要求蒙牛停止在得力素牛奶中添加“OMP”物质(可疑致癌物)。这封信引起了媒体和公众对德伦苏的关注。由于担心苏氏“OMP”牛奶的安全性,一些超市主动将特仑苏牛奶下架。

媒体和公众对蒙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道德批评。王小山、慕容雪村等文化名人也呼吁公众抵制蒙牛。

这两起事件对蒙牛的品牌和形象造成了巨大影响。如果说蒙牛早期的成功得益于道德营销和牛根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那么安全问题发生后,蒙牛就成为品牌形象受损最严重的乳制品企业。

“我们没能将含有三聚氰胺的原奶彻底堵在厂门口,没能做好孩子母亲的安全卫士,这是我们最大的失职。”牛根生说道。 [3]

据当时媒体报道,一位私人牧场主告诉记者,蒙牛进入城市后,缺乏奶源,就降低了检验标准,与当地企业争夺奶源。 [4]

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迅速发酵,牛根生从一个创办民族企业的伟大偶像,沦落为道德虚伪的典范。消费者对蒙牛的信任瞬间破灭,大多数人表示不再信任蒙牛产品。

牛根生曾表示,“蒙牛有一条宇宙飞船法则,要么高速成长,要么高速毁灭,达不到轨道速度,就只能坠落;只有超过轨道速度,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

三聚氰胺事件让蒙牛的火箭速度戛然而止。

三聚氰胺事件导致蒙牛资金缺口达到30亿元巨额,蒙牛股价暴跌。 2008年9月17日停牌前,其交易价格为每股20港元。 9月23日恢复交易当天,暴跌66%。 11月曾低至6.65港元。 [5]

随着股价暴跌,被外资机构“抄底”的风险再次被触发。失去一切信任的牛根生感到无助,于是给长江商学院的同学写了一封万字的信。最后,中粮集团的宁高宁联系上了他的老同学。 2009年7月7日,中粮集团联合厚朴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乳业20.03%股权。

事实上,频发的安全问题也暴露了蒙牛“先市场、后奶源”激进发展模式的弊端。蒙牛甚至没有成熟的供应源。常年只与奶农保持着较为松散的合作关系,并没有花功夫建立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因此,蒙牛无法避免三聚氰胺事件,因为它根本无法控制中间商的行为。在舆论压力和行业监管趋严的压力下,蒙牛急需转型。

然而,在转型之前,高层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2年6月10日,蒙牛乳业在香港联交所宣布,创始人牛根生计划“将大部分时间投入慈善事业,实现数年夙愿”,辞去蒙牛董事局主席职务。董事。

随着聚光灯渐暗,蒙牛的牛根生时代已经结束。 “争第二”的蒙牛始终没有追上老大哥。

03

后牛根生时代的蒙牛

2010年11月22日,北京国际饭店迎来了两家乳制品企业的“联姻”。

蒙牛与君乐宝召开蒙牛君乐宝“与你共赢”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蒙牛乳业集团总裁杨文军宣布,将出资4.692亿元持有君乐宝乳业51%股权,成为君乐宝第一大股东。

这是蒙牛首次行业并购。

“我们是好朋友,今年3月份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聊天发现双方对行业有很多共同的看法,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合作。”杨文军形容蒙牛和君乐“达到了最高水平的竞争”。宝的合作。

看似偶然,但对于蒙牛来说,与君乐宝的合作更多的是其奶源基地的协同整合。随着乳制品市场的快速复苏,奶源的可控性直接制约了乳制品企业的发展。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看中君乐宝,这与君乐宝的优质奶源密不可分。

此外,当时国内零售市场低温产品的市场容量已达约13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8.2%。其中,近三年酸奶产销量增速达到20%以上,远超其他乳制品增速。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几年酸奶市场将迅速扩大,因此酸奶市场已成为乳制品企业的必争之地。 [6]

后来的事实证明,收购君乐宝对于蒙牛来说确实是明智之举。

君乐宝成为蒙牛独立子公司的九年来,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营收从10亿元成功跨过100亿元大关。 2018年,君乐宝贡献了蒙牛乳业近20%的营收,占其3.07亿元净利润的10%左右。

回顾蒙牛的其他并购,收购君乐宝后,蒙牛在2012年至2018年的五年间也相继入局雅士利、现代牧业、圣牧,试图完成其“全产业链”的意图。

遗憾的是,“买买买”的模式并没有为蒙牛的业绩“插上翅膀”。

2013年6月,蒙牛以124.6亿港元收购雅士利。这曾经是当年国内奶粉行业最引人注目的并购大戏。然而,雅士利后续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013年至2016年,雅士利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 2016年、2017年直接亏损,分别亏损3.2亿元、1.8亿元。直到2018年,雅士利才以4100万元的净利润扭亏为盈。

蒙牛看中了现代牧业的上游奶源,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输血”。 2017年初,蒙牛向现代牧业发起了两次强制性现金收购要约。 2018年3月,蒙牛完成对现代牧业两家液态奶工厂50%股权的收购。然而,现代牧业的业绩却惨淡。 2013年至2018年连续六年亏损,合计亏损35.93亿元,其中2016年亏损达7.42亿元。这也导致蒙牛当年亏损7.51亿元。损失。

今年5月20日,蒙牛以3.03亿元收购中国圣牧下游企业圣牧高科51%的股权。尽管中国圣牧拥有蒙牛和伊利都渴望的有机奶资源,但根据财报,中国圣牧目前正遭受巨大亏损。 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28.87亿元,亏损22.2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19.17%。

有媒体将其收购形容为“没有粮食的粮食”,导致接连亏损,给其业绩带来沉重负担。

然而,亏损的企业却仍在口袋里。能够独立上市、销售额近200亿的君乐宝被蒙牛出售。

2019年7月1日,蒙牛公告称,公司出售所持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全部51%股权,总价40.11亿元。

据《国际金融报》引述业内人士的说法,“君乐宝2019年销售额约为150亿元,2020年将达到约200亿元。如果成功上市,这部分股权估值将更高”比这51%的股权给40亿,这太便宜了。”

蒙牛为何要“杀鸡取蛋”?

此次蒙牛销售君乐宝,有一个特殊要求,就是“现金支付”。

为什么要现金?

康主编|大规模并购、血腥换帅、卖好产品:乳业老大哥蒙牛火箭般坠毁

6月24日,可口可乐公司与蒙牛签署奥运史上首份全球联合合作伙伴(JointTOP)协议。该协议包括15亿美元的赞助费,总成本达30亿美元。

但代价也是沉重的。 30亿美元相当于蒙牛上市以来的净利润总额。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对奥运会进行大赌注的蒙牛只能选择出售君乐宝这一战略控股,以打开与可口可乐的关系。 [7]

04

替代

进入2019年以来,蒙牛董事长已更换3次。 1月7日,马建平辞职,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接任蒙牛董事局主席; 4月29日,于旭波辞职,中粮集团副总裁陈朗接任。

当然,蒙牛董事长的变动主要与大股东中粮集团内部混改有关,与蒙牛的实际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真正影响蒙牛经营的人不是“董事长”,而是“总裁”。

然而,就连“总裁”的位置,自牛根生辞职以来,也已经三度更迭。

2006年,牛根生辞去蒙牛总裁职务,老下属杨文军接任。 2012年,在牛根生辞去蒙牛董事长职务的前两个月,杨文军向董事会提交了辞呈,成为蒙牛创业元老中倒数第二个离开的人。

接替他的是中粮地产副总经理孙一平。他也是蒙牛大股东中粮集团“入股三年内不干预蒙牛经营”承诺到期后任命的第一位蒙牛总裁。

应该说,作为乳制品行业为数不多的女性领导者之一,孙一平带领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举动。孙一平执掌蒙牛时,先后引进法国达能、丹麦Alchemy为蒙牛股东;与此同时,蒙牛发起并购,收购雅士利,成为现代牧业单一第一大股东; 2015年,雅士利宣布收购恒天然肉毒乌龙事件,影响了多美滋连续多年亏损的中国业务。 [8]

不过,不得不提的是,蒙牛虽然在他任职期间进入了500亿俱乐部,但与伊利的差距从2011年的5000万元拉大到2015年的44亿元。

2016年中秋之夜,孙一平向蒙牛董事会提交了辞呈。尽管蒙牛公告将孙一平的辞职归咎于“个人职业发展原因”,但时任蒙牛董事局主席马建平在业绩发布会上的话或许更为重要。能够代表孙一平辞职的真正原因。

“2011年,我们与同行持平。到了2016年中,我们在市值、营收、利润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中粮对此很不满意。现在从蒙牛的发展来看,管理上也有必要调整。”

孙一平“调整”后,拥有雄厚外资背景的卢敏芳出任蒙牛总裁。

上任不到100天,卢敏芳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双千亿”目标,要实现到2020年实现销售额超千亿、市值超千亿的“双千亿”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卢敏芳对内实施了事业部体制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新引入狼性文化,推动数字化改革,并成立了全国最大的原奶公司现代牧业。

2016年启动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核心业务板块划分为常温、低温、冰品、奶粉等独立业务单元。 [9]

从2016年卢敏芳就任总裁开始,蒙牛近一年来实现了最大的营收增长,净利润已从2016年的亏损7.51亿元扭亏为盈。截至今年4月3日收盘,蒙牛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

但这对于“双千亿”目标来说还远远不够。

千亿销售额意味着蒙牛2019年至2020年间必须新增300亿元营收,每年业绩增长至少要达到20%。根据蒙牛历年财报,最近一次收入增长超过20%是在2013年。即使将时间维度拉长到过去10年,收入增长超过20%的也只有两年。 [10]

除了与历史营收增速较量,蒙牛在千亿目标的路上还将面临君乐宝单打独斗带来的双重挑战。 —— 蒙牛2018财年700亿营收中,只有君乐宝一家。向贡献了130亿元,君乐宝的单飞意味着他拿走了蒙牛至少20%的营收。

不仅如此,君乐宝的单飞生涯也让蒙牛有了强劲的对手。此前,为了避免同业竞争,君乐宝的主要产品是酸奶和奶粉。不过,在重新获得独立经营权后,君乐宝又推出了自己的低温奶新品,进军蒙牛在华北地区的低温奶市场。

不过,即便面对种种困难,卢敏芳在今年的业绩会上仍然坚持“双千亿”的目标。并购是卢敏芳的筹码之一。 “目标定了,方法也有很多,我们离20%的有机增长还很远,所以应该有并购的机会。”

话音未落,卢敏芳就做出了蒙牛上任以来最大的投资之一。 9月16日,蒙牛乳业突然宣布,拟投资该公司,总对价不超过14.6亿澳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 )全资收购澳大利亚有机婴儿配方奶粉和婴儿食品制造商贝拉米(Bellamy’s)。该交易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对于贝拉米,蒙牛在公告中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在全球有机婴幼儿食品领域,贝拉米拥有绝对的实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拥有优秀的产品、品牌和盈利能力。”

不过,回顾贝拉米这几年的营收,不难发现,君乐宝离开后,这家来自澳大利亚的网红公司很难填补营收缺口。数据显示,贝拉米2015年营收为1.26亿澳元,2018年增长至3.28亿澳元,但2019年营收下滑至2.66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2.79亿元)。

而且,近年来,贝拉米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奶粉新政”实施后一直未能顺利通过配方注册。这意味着贝拉米在中国的线下门店没有机会进行销售,只能依靠跨境电商平台和代购等个人渠道。

内生增长需要与其历史营收增长记录竞争,外部并购难以填补君乐宝亏损带来的缺口。蒙牛要实现“双千亿目标”还有很大难度。

在今年的业绩会上,虽然卢敏放反复强调“双千亿的目标依然确定”,但从他在现场的讲话来看,卢敏放似乎也在有意降低投资者对蒙牛扩张的预期。

“我们会对市场竞争做出适当的反应,但我们永远不会疯狂。从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我们也看到,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变得更强,而不仅仅是做大。”

今年业绩会上,一位外资投行分析师提出了一个颇为尖锐的问题:——如果某竞品继续对其施压,会不会打乱蒙牛的节奏?蒙牛是否会因此改变策略?

卢敏芳表示,蒙牛非常有信心,产品创新、品类创新、业务单元创新、品牌投入等方面的成果都比以前更好。

“即使我们处境如此糟糕,我们也没有那么紧张。到了我的手上,我认为我不会做得不好。”[11]

参考:

[1]“水势如此之大,快要溢出桥了!”。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2007年

[2]牛根生的成功创业史.财富经纬。 2009年第13期

[3]老牛《叶子》。戴伟.现代商业。 2011(19)

[4]牛根生:个人英雄主义的终结。人们。 2012年第01期

[5]蒙牛生死劫 2009. 商业周刊

[6] 蒙牛收购君乐宝背后,出现中粮发起人。新闻简报。 2010年第11期

[7] 蒙牛遭遇突如其来的打击。正石堂。 2019年

[8]雅士利高管出任蒙牛总裁,孙一平为何提前离职,华夏时报,2016.9.16

[9] 蒙牛进行了重大的高管变动。外资部总裁卢敏芳如何调兵遣将?蓝鲸金融. 2018.09.21

用户评论

暖瞳

哎呀,蒙牛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之间就从乳业老大哥变成了火箭般坠毁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大规模并购确实风险大,没想到蒙牛这次栽得这么狠。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入骨相思

血腥换帅这操作也太过分了吧,感觉内部矛盾重重。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爱剩女

好产品是蒙牛的立身之本,怎么就卖不好了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年约

看蒙牛这情况,是不是市场策略出了问题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少情在

康主编的分析太到位了,蒙牛这步子迈得太大,估计是摔跟头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雨离殇

规模大了,管理难度也大,看来蒙牛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挽手余生ら

并购后的整合不到位,内部斗争激烈,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り。薆情海

蒙牛这次真是让人意外,没想到会如此迅速地坠落。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贝

产品质量再好,如果营销做不好,最终还是会被市场淘汰。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笙南吟

真是可惜了,蒙牛曾经是国内乳业的佼佼者。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将妓就计

康主编的文章写得真好,让我对蒙牛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单身i

血腥换帅,这真是职场斗争的残酷写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裸睡の鱼

规模并购确实能带来一时的繁荣,但也要注意风险控制。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几妆痕

蒙牛这次的事件,给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暖栀

感觉蒙牛高层现在可能有点慌了,不知道怎么调整策略。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稳妥

大规模并购后的整合,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菢过后只剰凄凉

好产品只是基础,品牌建设、营销推广同样重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櫻之舞﹏

蒙牛这次要是不能挺过来,那国内乳业格局可能又要重新洗牌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