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统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标解读统计与概率)

今日新闻2024-02-26 10:14:13自考教育网

055-79000(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提到,能够感受到数据的意义和价值,并有意识地运用真实数据表达、解释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现象,是统计学教学的总目标;在“学习段目标”和“课程内容”中提到,要经过收集、整理、表达的过程,将数据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简单的判断,形成数据意识。阅读新课标可以知道,统计与概率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数据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呢?如何设计和实施教学才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下,统计学教学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针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表达”这一主题,我和课程组的老师们进行了课例的设计和练习。

新课标理念下统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标解读统计与概率)

第一,真实的情况,真实的任务,真实的统计,统计的价值。

新课程标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达”主题的学术要求是,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从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获取数据,或者通过其他适当的途径获取数据。教学小技巧也要求我们从实际情况和真实问题中学习统计图表。可见,真实的问题情境和任务驱动是学生明确数据意义、感受统计学价值的必要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思考如何确定本节课的问题情境,基于目标的真实任务是什么,然后再考虑如何具体设计。

我们在研究《折线统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最初的设计是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直接给出一组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让学生用柱状图展示每届奥运会的金牌数,从而发现每组数据的高度是有波动的,在不同高度变化的基础上,手工知道折线统计。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基于条形图的折线图,似乎可以让学生理解折线图能够代表变化趋势的特点。但仔细对照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发现了问题:我们只选择统计图来呈现结果。至于为什么要算学生的感受,我们这么做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教学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之后我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修改了教学设计。第二次设计“折线统计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奥运金牌数的信息,创设具体情境,设置真实任务,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学的意义和价值,养成用数学的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具体设计如下:

(1)创设具体情境。第33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法国巴黎举行。

(2)设计真实的任务。请预测一下中国在这次奥运会上将获得多少枚金牌。这个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思考实际问题。组织简单交流后,学生要对近几年中国奥运会的金牌数进行清晰的统计分析。

(3)教学设计与实施。组织学生简单的交流计划,教师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调查1996年以来中国奥运会的金牌数,并将统计结果以适当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交流和展示统计结果,分析中国每届奥运会金牌数的变化,即展示中国体育的发展。呈现学生调查的结果,让学生感受到统计表不直观,柱状图不容易看出变化趋势,需要新的统计图来表示。学生尝试使用折线统计图,自学折线统计图,明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总结绘制方法。展示学生完成的折线统计,并询问:如何完成

通过这样的设计和实施,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会”的核心素养目标: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即“可以用数学的眼睛观察问题”;能够想到并选择与统计学相关的知识分析,即“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能够借助统计图表呈现和介绍统计结果,就是“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

第二,突出重点,强调绘图和分析,培养数据意识。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们对数据意识的理解是,学生在遇到生活问题时,能够想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合理地预测或判断事物的结局或发展趋势。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是数据意识的一种表现,能够看图分析,根据统计数据合理判断或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这是数据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记得华东师范大学的孔奇平教授在一篇报告中说,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现实生活中已经不需要手绘了。我们的统计学教学应该改变学生会以画图为重点的肤浅认识。是学生需要能够看图,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数据意识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质。

“折线统计图”单元教学中的大概念应该是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价值,自觉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老师要紧紧围绕这个大概念来设计教学。在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完成了折线统计图的简单绘制后,教师会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设计,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图表的能力:首先,展示完成的统计图,让学生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事物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运动会的班级选拔跳绳运动员的信息,让学生观察近两周每天两名学生练习跳绳人数的统计图,分析决定选择哪些学生参加比赛,并说明理由。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主要作用,感受统计学的价值。同时让同学们知道,目前看好的同学获胜并不是绝对的结果,进一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第二,老师展示无标度的折线统计图,要求学生根据它讲故事。说明读图要注重本质,结合具体的数据分析,不要仅凭折线统计图片的表象来确定事物的变化,因为图片的表象会因单位尺度大小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第三,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过折线统计图,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比较选择合适的统计图。通过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提高了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对数据意识和感知数据随机性的要求。

三、真调查、真实践、重体验,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形式上好统计学课程。

广义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一种教学理念。源于生活实际需求,以真实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式学习,是深度学习的有效形式,是通过对数据的调查、统计、分析、整理,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将学科知识融入实践活动,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统计学的教学应该用基于项目的学习理念来设计和实施。在四年级数据分类与排序教学中,运用项目化学习的理念,设计“定制校服”,利用2至3节课完成“条形图”的教学。

第一课是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并感受它

第二课,基于核心问题,了解条形图。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汇报调查数据,谈谈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提出一个新问题“如何快速看到每一类衣服的订购情况”。以学生为单位整理调查数据,并制作统计表。老师联系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衣服一般是5个单元制作,分段设计。小组合作整理出不同尺码的校服数量。老师指出,为了让结果更直观,通常会使用统计图表进行数学分析,让学生在作业纸的帮助下完成柱状图,以规范的方式理解柱状图的结构。最后,观察统计图,对统计结果进行直观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的优势,对我们班的校服订购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提交给班主任,作为校服订购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班再来一个新生,他的校服尺码会是订阅人数最多的那个吗?”从而实现数据的随机性。

在新课标下的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对数据随机性的感知,而不是局限于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培养学生用统计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统计的思维分析问题,用生活中的统计知识呈现问题分析的结果,将实现“三会”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实现为学生发展而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