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老师不会讲的「解题原理」:让你的做题速度,快8倍。

高考资讯2024-05-31 13:05:26读书村

做题慢,并不是因为你「算得慢」,而是你根本想不起来应该怎么算。

事先声明:这篇文章,我会讲到一个99%的高中生在备考提分过程中都会掉入的陷阱,你可能正身处其中而不自知。

普通高中老师不会讲的「解题原理」:让你的做题速度,快8倍。

这个陷阱导致的现象是:

数学考试,你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卷子做不完了。如果你现在数学考试16道小题50分钟都还做不完,收卷铃响的时候还在提笔猛算,每张试卷都有一二十分的题目是因为没时间了而不得已放弃的。

那我强烈建议你认真读完这篇文章。

我会先说现象再谈认知,最后给你一个结构化拆解自己考场答题时间分析方法,给你一个可以持续迭代的优化策略,让你在未来的数学考场上,120分钟游刃有余地做完全部题目,遥遥领先整个考场。

应激反应 刻意练习

我先来讲一个宏观方法论层面的认知:

我发现很多高中生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方方面面,都采取了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拆东墙补西墙,混一天是一天的态度。

今天发现自己英语阅读理解错太多了,单词不认识,就赶紧去背两页单词;

明天发现自己语文的作文扣分太多,字写的不行,就去买两本字帖;

再过两天数学考试题做不完了,感觉自己运算速度提不上去,就去网上下载一些什么二级结论大全,速算公式合集。

你就说,自己干没干过这种事吧。

但这些行为真的给你带来进步了吗?

没有!因为他们都是你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往往都是不假思索的,生理性的,没有确定性目标的。

你做这些事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好——你只不过是在安抚自己的情绪,罢了。

应激反应的反义词,叫做刻意练习。这是一个被脑科学科普读物和很多学习博主用烂的一个概念,但我相信99%的人都没弄明白刻意练习的真正内核。

它的要点不是「练习」,而是「刻意」。

你必须细致地构建一套持续迭代,及时反馈的可测量系统。具体来说:你需要知道你想要优化的这个目标,总共有哪些构成要素?

每一个部分的要素,是受什么因素制约的?

哪些因素容易提升和改进?

然后再问:你应该如何改进。

你要着眼整个系统,找出关键环节,然后针对这个关键环节进行刻意练习。

解 题 的 系 统

那好,我们回到主题。怎么样让自己的解题速度变得更快?

可能你最本能的想法是,我要加快自己的运算速度,口算脑算珠心算,二级结论直接用,只要我算的足够快,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错!这就是你的应激反应,这也就是99%的高中生数学解题速度永远无法提升的最大误区。

我们来冷静地把「解题」当成一个系统,认真审视:

我相信解答任何一道题,你都要经历三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我们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带你分析一下这个流程。

比如你看下面这个例子,还是一道高考真题:

——这道题你想做出来,关键有两点:

第一,是要从「三角形外接圆」这个词想到正弦定理;

第二,是从三角形三条边长度已知,想到余弦定理。

为什么呢?因为正弦定理说的是:三角形各边与对角正弦的比值等于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

你可以尝试翻遍整个高中所有教材,「三角形外接圆」这个词只在「正弦定理」这个部分出现过一次!

所以,如果你知道高考试卷中凡提到「三角形外接圆」一词的地方就要用正弦定理;

而应用正弦定理时,你必须得知道一个角度的值,这需要用余弦定理求解:

所以,这道题剩下的计算很简单。

无论你成绩好还是差,你总需要提笔用余弦定理算角,然后用正弦定理算外接圆半径——这个运算过程是谁都逃不掉的,所以在最后「执行运算」这个环节,基本上不会拉开时间差距。

真正导致差生时间不够用的主要原因,其实在前面的构思阶段,很多同学会盯着这个题目想:我到底应该怎么算外接圆半径呢?

想半天,你的时间就流失了。

这只是个例子,你可以去回忆一下自己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在做题时,和中等生甚至差生相比有什么差别?

高中一线从教12年,我监考了几百场考试,我天天在不同的学生身后晃悠看他们做题,时间久了你一定会发现:同一道题目,如果你掐着表计时,在思路已知的情况下,最好的学生和最差的学生运算时间相差不会超过10%。因为一道题目的步骤是恒定的,计算量对任何学生来说都是一样的,不管你学习成绩好还是坏,你要写的步骤,你要化简和计算的公式数量是没有量级上的差异的,所以他们在运算阶段耗费的时间其实差不了多少;

而那些成绩可以突破132分的好学生,跟成绩常年低于130以下的差生之间真正的差别,在于基础好解题能力强的学生读完题干就能提笔开始算,但有些学生读完题之后盯着卷子看半天动不了笔,他们看着条件左思右想弄不明白每一个条件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条件到问题之间有什么路径可以链接。

你旁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人家看完题就能有思路;你还在那儿琢磨呢,人家就已经开始写步骤了;等你想明白这道题大概的方向动笔开始算时,人家已经开始读下一道题了!

换句话来说:

如果你把「解答一道题」分成两个步骤——前一半叫做读题构思,后一半叫做执行运算:

那些班里的学霸之所以解题又快又准,

你以为是人家后半段算的快,但实际上一道题的运算量往往是恒定的,你就是算的再快也不可能产生量级上的差异;

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是因为人家胜在反应快。人家读完题就能有思路,而你看完题之后要愣半天,这才是人家对你致命的碾压。

结 构 化 思 考

但是你有没有设想过另一个场面?那,最后,最重要的环节来了:我应该怎样做到读完题后就能快速构建解题思路呢?

换个问法:为什么你的学霸同学他们想的那么快?

因为在他们脑子当中,知识是结构化的。

他们非常清楚每一个板块有哪些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有哪些考点,每一个考点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

比如就回到刚刚的例子,解三角形这个板块有什么知识点?答案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那什么时候应该想到用正弦定理?什么时候想到用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有几种算法?不同的公式对应什么样的情形?

这些问题你在看到问题之前就应该胸有成竹;然后在读题的过程中,一遍看条件,一边迅速把这道题像庖丁解牛一样对应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题目读完,思路就自动产生了。

所以你看:

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就像一个工具箱你的每一个方法在其中分门别类,当遇到具体问题时,你可以很快从工具箱当中找到适合你的工具。

但有些同学,你可能确实有很多工具,可惜这些锤子钳子在一个蛇皮袋里;

遇到具体问题,时你就开始把自己的蛇皮袋倒得一地都是,然后开始在一堆工具里头扒拉——有些时候你运气好能找到,只不过是多花了一点时间,但有些时候你找都找不到。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感觉自己做题慢的同学考试成绩波动还很大的主要原因,根源就是你的知识完全没有结构化——你在考场上需要用大量时间,从你的蛇皮袋里翻找你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这就是导致你解题速度慢的直接原因。

那我相信,你接下来最想问的一定是:

●我应该怎样建立一套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呢?

●它困难吗?高中这么多知识点,我应该从哪里下手呢?●我没有总结能力,怎么办?●需要花很多时间吗?我在学校时间很紧怎么搞?其实这些问题你根本不用担心。关于高考数学,一个事实是:

88%的高考题目,都在反复考查75个考点,这就是高考数学最高性价比的132分换句话来说:成绩常年低于130分的所有同学,都是在75个坑里反复栽跟头。你可能做过很多题目,却从来没有主动思考:

你做的那几千道题目间, 有什么相似性?实际上,高考数学中132分的题目,其实是命题人在反复纠缠75个考点,我可以把这75个考点罗列在下面:

《高中数学15讲》的首版课程在2018年上线,至今已经5年了。2024版课程,我们根据新高考区的最新考点动态进行了全新升级。90小节课程 (75个考点+15讲章节综述),45小时,涵盖了过去10年700道真题,还融入了新高考区最新的模拟题,还有每周一次的直播答题。听完45小时的课,带你刷完1000道最具代表性的题。相信我,高考后你会哭着感谢你自己

因为,这会是你高中3年,最牛逼的45小时你将得到高考数学最高性价比的132分。

课程9月16日(周六)早晨8:00更新,每周更新5节,12月31日前更新完毕。现在报名,为了感谢你的无脑支持,还有300元的预售折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