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出身、没有背景没有资源,高考中怎样突围改命?

高考资讯2024-06-07 11:06:30读书村

新高考改革存在一个信息差——这个信息差,不是“别人知道的多,你知道的少”之间的差别;而是“你在了解趋势,别人在定义趋势”之间的差别。

你有没有感觉新高考改革这些年,不同地区考生之间分差越来越大了?教育资源落后地区的孩子们能够进入好大学的几率越来越小了?

网易数读曾经做过一份统计,今天中国城市48%的孩子可以考入大学(包括专科),但农村的孩子只有7%的概率可以走进高校,前者比后者的概率高了7倍:

弱势出身、没有背景没有资源,高考中怎样突围改命?

但更可怕的是,如果我们再向上看一个层级,城市学生有7%可以考入211,而农村学生在这一梯队的升学率就掉到了千分之6,比例差值扩大为12倍;

至于清北这种顶级学府,城市学生的升学率大约为千分之128,而农村则只有十万分之3,整整相差了43倍。

所以,网易小编当年给这份数据起的标题叫做:《穷人的孩子,一出生就已经输了高考》:

“寒门再难出贵子”,但是真的,就彻底没救了吗?

事实上,

宏观数据无法决定微观个体的命运,我在高中一线从教10年,既了解教育发达地区的教学管理模式,也在调研中深度关注过县城普高的学习环境,我看到了很多触目惊心的事实,也发现了很多身处不利地位、却最终取得惊喜成绩的案例。

如果正在读文章的你符合下面四条描述的任意一条,那么这篇文章请你一定看到最后,这是大数据在帮你改命:

这四条标准,出自2023年郑雅君博士的《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最近高三一轮复习即将结束,我在参加各地教研会议期间调研了几十所中国的县城普高,发现的问题的确触目惊心。

一个月前我曾经发过一条视频,主要从命题信息扩散的角度谈了县城普高和教育发达地区重点高中的差别,这条视频接近260万同学观看,其中还有6000多条留言和8000条弹幕:

比如其中有一个条1500赞的评论说:自己当年路过省高考阅卷处,身边有同学被拉去号卷子,听别人是怎么高考的,感觉自己的高中像一场傻子的梦,当你爬上信息势能的高处,回望当初在泥洼里挣扎的自己,抚过在墙上写过的鼓励自己的标语,那是一种强烈的崩塌和幻灭感。

他还补充说,自己看到弹幕里很多人不屑于通过 “搜集信息,打听信息,利用信息”的途径取胜,特别信奉纯靠脑子卷出高考,非常崇尚自己的道路,当年他也如此,但历尽劫波,他的想法也有所改变了。

这条评论一语中的,反应了出身弱势背景的孩子内心深处最大的一项自我规训,就是他们总有一种勤恳且单纯的行事风格,信奉大力出奇迹,对利用去达成某项目标存在道德上的拒斥感,将其贬斥为一种“精致利己主义”,“功利心强”的行为。

在《金榜题名之后》里,郑雅君博士把这类学生总结为“直觉依赖者”。

他们不愿、或者没有能力宏观分析自己在所处任务中的结构地位,对一项任务的关键难点缺少预见与了解,面对变化会表现的慌乱,要么彻底躺平摆烂,要么埋头苦干;

他们不屑于、或不懂得如何借助外界力量为自己赋能,在自己遇到问题时,发展遭受瓶颈时,耻于向外求助, 宁愿自己咬牙硬扛。

通俗起见,我愿称这种现象为一种

“获利羞耻综合症”这其实是是一种PTSD和习得性无助结合的产物,也许是这群出身弱势背景的孩子在幼年时代缺少外部赋能,他们所处的环境中没有人能够给他们指点和帮助,成长起来之后,他们缺少从外部获取帮助的体感,因此也丧失了向外汲取资源的能力。

最终,这种“获利羞耻综合症”会演化出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心态,把苦难当做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信奉“杀不死的必然使我更强大”,而这种心态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百日誓师大会和高三冲刺阶段班级墙上那种“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标语和口号。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你的人生轨迹。

你会不会曾经有一个瞬间,看着自己的成绩拉胯、技不如人,也会想起闻鸡起舞卧薪尝胆的故事,心想不就是题海战术吗!老子明天就开始刷题,三周干完一本书,不吃不喝也要逼自己一把。

——你发现了吗?你总是把自己的成功与进步归因于一个单一指标:就是我是否努力。

我成绩不好,是因为我不努力;

我没有进步,是因为我不够拼搏。

但你有没有想过,中国县城高中里的孩子每天五点起床晚上十点半才下晚自习,恨不得一周上课六天半,一个月才能回家过一个周末,饶是如此,成绩最好的那个卷王也只能上个985、211。

那,照你这个学法,那些考上清北的人,真的就是不睡觉吗?

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场游戏都有人为设定的规则别人之所以升级飞快,是因为他手里拿了通关地图?

有人告诉他在什么地方打什么怪,哪一个步骤应该先点什么技能点?

他走的弯路比你少,所以他看起来比你快?

——你可能很少去想这些事情,因为你耻于获取这些从外部到来的信息,你也天然地很难想象竟然有人会通过这样的“歪门邪道”取得你梦寐以求的成功。

“获利羞耻综合症”和信息差是堵死弱势背景的社会底层上升通道的两个关键阀门。

信息差说的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些信息。

而获利羞耻综合症说的是,即便有人把那些信息送到你眼前,你也拒绝接受和相信他们。

比如最典型的,我就看到了一个同学的评论说,当年就有一张印刷有点劣质的卷子摆在他的桌子上,他的数学老师还跟他开玩笑说“只不过写的密卷,真能压着题?”很多题目一句带过,结果一个月后他就在考场上见到了那道被一句带过的原题:

这就是世界的真实状态。

人是独立的个体,世界是一个网状结构。任何信息都是从这张大网的某个节点向周边扩散的,而问题的关键,就是你应该尽早占据信息源头的周边节点。

十几年前北京四中和北大医学院教工子弟升学辅导班,最牛的人它能直接请高考命题人、教材编委和文科大题阅卷组评分细则的制定者组团给他上课:

退而求其次,你如果没机会去直接让命题人给你上课,你可以去关注和打听这些人日常跟什么人一起开教研会?他去过哪里做调研?他最近发表过什么观点?

能跟他们一起开教研会的老师往往需要满足一些级别,比如当地学科带头人,当地某些名校的教研组老师——你只要照着这个级别去筛选,只要功夫到位,你肯定也能找到。

而这就是我们普通人能接触到的最优信息源。

他们手里,有这场游戏的通关地图,因为游戏的最终关卡,就是他们设计的。

只要你能锁定这些些老师,接下来你有两种路径。

高端玩家,你可以看看能不能联系到这个老师,请他来给你做个指导训练。

普通玩家,你可以去搜一搜这个老师公开发表在教育杂志上的文章,或者运气好的你能直接搜到他写过的教辅资料——毕竟这些老师能到这个级别,出版一本专业著作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他们的人你请不起,他们写的书你总能买得到吧?一定要去认真研究。

这个方法多有用呢?

如果你去翻一翻它下面的6000多条评论,我就看到一个孩子说:

当然你可能会想,打听这些老师的身份,去看他们的著作也太麻烦,有没有更方便的方法呢?

有。你至少可以做一做这些教育发达地区的调研卷和名校联盟模卷可以吧?

比如去年4月底距离高考不到50天我在b站发布了一条视频,提醒大家去做两周前刚刚发布的杭州二模试卷。

这条视频120W+同学看过,高考结束后,你们一群学长学姐特意跑去评论区里大喊“此卷封神”:

因为2023年5月份的杭州二模第21题,以马尔可夫链为模型出了一道概率统计的压轴题:

——而这道题,和2023年全国1卷的概率统计大题对比,只能说这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妹。

置于为什么2023年的杭州二模概率统计大题可以和高考有如此高的相似度?

有一个背景知识是:

在以前浙江卷独立命题的年代,杭州的学军、杭二、宁波的镇海、温州中学等等这些学校的教研组老师,都是可以直接和命题组一起开教研会的!

杭州市的考前调研卷,从试题命制到考情分析,全部都有浙江卷命题组的老师参与,而2023年,浙江省并入了全国卷,高考数学,浙江用的就是全国1卷。

所以你猜,以前独立命题时期的浙江卷命题组老师,都去哪里了呢?

所以你看,教育发达地区的调研卷和名校联盟的模拟卷,是你至少至少应该关注的核心信息。

这如果都不冲,难道躺平就能逆天改命吗?

好了,如果你能把视频看到这里我真的建议你给个一键三连。

因为2023-2024年,我决定开更一个全新专栏

叫做《2024高考数学:新题速递》:

内容很简单:我会在其中每周一期向你推送最新出炉、值得关注的经典试卷。当周考完,周末就送到你的手边。让你和“教育发达地区”的竞争者,保持信息同步,

对了,这个专栏还会有一个线上社群,别忘了扫码加入:专栏中,2023年最新的4套新高考区真题讲解已经更新。16节课,8小时精讲,现在立即就可以去听。不仅有题目讲解,还有命题思路解读,信息量巨大。

未来,全国新高考区只要有名校联盟公布调研卷。7天之内,前线战报递交到你的手上。希望这个专栏可以帮你抹平跟教育发达地区之间的信息差。愿你用最高效的方法,付出不亚于任何他人的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