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发文!这类编制,扩大高校试点

热点时事2024-08-02 19:06:11自考大萨斯

3月16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2023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工作要点》。

官方发文!这类编制,扩大高校试点

《工作要点》中提到,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深化高校教师编制管理改革,扩大企业编试点高校范围,完善学校岗位设置和职称评聘管理。

此外,上海市将加大对高校“放管服”力度,深化高校教师分类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完善高校绩效工资备案制,建立适应上海教育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教育事业管理研究职称制度改革。提升民办高校教师收入水平。

《2023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工作要点》部分内容摘抄如下:

6.统筹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推进高校设置和布局结构优化,加快筹建新设普通本科高校、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高校基本建设、大型维修“补短板”专项工程。推进高校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工作。加快高校确权补证工作,提升不动产权证拥有率。

9.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做好新一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以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为契机,抢先布局新设学科,重点发展专业学位。深入实施高校学位点培优培育专项计划,启动建设学位点状态数据监测平台,对在建和培育的学位点开展动态监测。部署开展学位授权点核验,深化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跟踪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分析高等教育获奖成果,加强经验总结辐射。

10.深化本科专业课程建设。探索建立新一轮本科专业预警机制。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四新”改革,支持高校开展专业认证,支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立项建设一批市级重点课程和一流课程,遴选推荐国家级一流课程,探索基础学科和“四新”关键领域核心课程建设,加快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和虚拟教研室建设,举办第三届上海市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和首届上海高校示范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12.强化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上海“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自强计划,加快卓越工程师、涉外法治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围绕本市“3+6”重点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上海)。探索校企联合、工学交替等培养模式,开展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建设上海卓越工程师学院,实施工程师培养选调项目。推动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打造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示范区,加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储备高素质涉外人才。推进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上海退役军人学院建设。

20.落实国家“双一流”总体部署要求。督促指导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双一流”建设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1.深化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优化高峰学科布局,推进Ⅲ类高峰学科新增布点工作,强化以领域突破带动学科发展。组织相关高校编制Ⅳ类高峰2023-2025年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建设有影响力的实体化研究院。加强高峰学科建设过程化管理,推进完善年度进展报告制度。

22.开展高水平地方高校二期建设。指导各学校加快推进2023年度“高地大”建设各项任务。优化完善全过程管理体系,试行“高地大”建设状况动态监测。组建“高地大”建设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实现年度专家咨询诊断全覆盖。开展“高地大”建设中期评估和动态调整工作。

23.加强高校前沿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实施高校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计划,支持上海高校完善科研体系建设,深化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做好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和培育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强化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构建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优化基础研究布局,支持高校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产生更多前沿性、原创性成果。支持在沪国家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建设,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强化高校知识溢出效益。

27.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深化高校教师编制管理改革,扩大企业编试点高校范围,完善学校岗位设置和职称评聘管理。加大对高校“放管服”力度,深化高校教师分类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完善高校绩效工资备案制,建立适应上海教育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教育事业管理研究职称制度改革。提升民办高校教师收入水平。

30.推动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加快恢复线下中外人文交流,提升国际交流层次和水平。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上合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国际剧协、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等国际及区域机构发挥更好作用。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深化中外高水平合作办学,积极推进上海中英艺术大学、临港中德应用科技大学等合作项目落地。引导高校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设研究机构和合作平台。指导高校依法依规开展涉外交往和外事活动,守牢安全底线。

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