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城规《相关知识》知识点「城规实务题」

数据相关2024-02-18 07:25:59傲娇

导读 编辑整理了 "2019年城规《相关知识》知识点: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希望给各位考生带来帮助!更多模拟试题及复习资料请持续关注城乡规划师考试频道!

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都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相关学科,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城市规划学科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具有物质 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的属性。从本质上讲,城市是一个社会实体,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 会关系决定了城市的物质空间形态,因此,以城市空间及其使用为研究和操作对象的城市规划,必然要借助于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方法与研究成果,才能透过城市的物质表象,更为准 确地把握其深层次的本质规律。

这已经为学科发展的历史所验证。早在20世纪20、30年 代,芝加哥学派运用人文生态学的观点,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与人的社会因素之间的内在关 系,提出了城市土地使用的经典模型,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并且,他们 所倡导的社会分析的思路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也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其次,城市社会学拓展了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引入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不 仅使得城市规划在传统核心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而且也开阔了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论视 野,使其不再圄于物质性规划的范畴,形成更为综合、全面的理论体系。例如,城市社区 研究历来是城市社会学的传统领域,目前也越来越为规划研究所重视。 此外,作为"公共政策"或社会工具的城市规划本身也属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019年城规《相关知识》知识点「城规实务题」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过程,城市规划是人类社会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驾驭城市空间 的社会工具。所以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的社会机制与效果,往往需要应用社会学的观 点和方法,将其置于整个城市社会的宏观背景中加以考察和评价。

二、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思维

1.面向社会的城市规划二次大战后,西方城市都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发展问题,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要内容的 城市规划起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物质空间 规划在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实践后,出现了许多问题。第十小组(Team 10)提出了以人为 核心的人际结合(humam association)思想,认为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的结构中发 展起来,城市和建筑空间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体现。他们提出的流动、生长、变化思想为城 市规划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几乎与此同时,希腊学者C. A. Doxiadis提出人类聚 居学(Ekistics)概念,强调对人类居住环境的综合研究,这为60年代后的面向社会的城 市规划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

经过二次大战后的经济恢复和随之而来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机制逐渐完善,在城市生活中,市场的作用更为突出。规划部门所拥有的管理权也仅仅是一种影响空间供给和 设计的间接方式。因此除了控制之外,对城市规划"协调各集团效益再分配的功能力也 就不断强化。

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在西方城市规划领域兴起了倡导性规划( advocacy planning)运动。这一运动的主旨就是规划师对公众的重新认识和促进公众对规划过程的 参与。城市规划成为公众各方之间以及公众与政府机构之间达成的一种"契约",这种契 约经过各方的多次协调和讨价还价,而在各自的意愿和利益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均衡,经 过立法机构的批准而成为合法的文本,成为约束各方今后行为的规范。 因此,在这一阶段,城市规划的性质己发生了改变,正如H. Wohlin所指出的,现 在的城市规划已更多地具有咨询和协商(consultation and negotiation)的特征。与多元论 思想相配合,城市规划所寻求的是在各类群体中进行沟通、对话,对各种不同的价值观、 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在空间层面上寻求解释,或者将这些内容转化为不同的空间形态,然 后通过协商和谈判,建构起一个协同的纲领。在此过程中,规划师又能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呢? Ann Ferebee认为",除了必须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发展规划外,他还要起到发展商、 (现行政策的)辩护士, (政府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的)调解者, (城市市公共设施的)管理 人和鼓吹者,有时他本人甚至是一个经理人员"。由此,城市规划与规划师开始从与国家权 力紧密结合的统一体中分离出来,他们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寻求对 话,寻求解决问题的相互作用。城市规划在许多层面上已表现出作为一种社会规划的特征。

2.城市社会隔离

城市是一个由人与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和作用,会形成 一定的群体。人群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当我们具体分析、研究城市社会时,我们不 可能以互不相同的个体作为对象,而是以某类人为单位来建构分析的单位。社会学认为人 群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群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他们有相同的身分或某种团结感, 有共同的目标和期待。这样,在面对同样的境况下,他们会作出相同或类似的结论。因而 在城市社会中形成了不同的人群群落。

各种各样的群体,不仅在其自身范围内运动和发展着,而且它们之间也互相作用,并 由此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同时呈现出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社会隔离,形成城市社会 的整体结构。城市就是在各类人群不断进行的互相作用过程中发展演变的。人与人的相互 作用是城市发展的最基本原因。人文生态学(Human Ecology)就是首先尝试性地、有系 统地将自然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运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相互竞争又 相互依赖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促成了人类在空间中的集中与分离,由此而形成了大小 不同的社区,并促

进了这些社区的分化与发展。

在地域上,不同的社区反映了城市社会隔离的物质形态。各个社区都有各自的利益关 系和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往往决定了它们发展的取向和趋向。像在美国社会隔离 (socialsegregation)明显的社会里,各类社区均有其自身发展的独特性,邻里单位成为组 织这些社区的基本方法。

在社会上,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则揭示了城市的内在结构。所谓的社会分层,就是以财富、权力和声望的获取机会为标准的社会地位的排列模式。通常,社会阶层是以职业和收入来划分的,在多民族不平等的城市中,种族则是决定阶层的一个重要因 素。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对城市发展有不同的认识并寄有不同的期望,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评价和综合各阶层的目标、利益要求和行为方式,便成为一个重要内 容。P.Davidoff的"规划选择理论" (Achoice The。可of Planning, 1962年)和倡导(advocacy)观点(1965年) ,主张规划就是要依据不同的阶层和社区的利益而提出方案,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扩大选择的范围,为各阶层和社区的发展服务。 城市社会隔离表现在城市生活中最明显的是居住隔离。居住隔离指在城市中,人们生 活居住在各种不同层次的社区中,这是西方城市的一大特点。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得出的 结论是: 首先,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各社会阶层在城市中的居住分布是呈扇形的,沿交通轴线 延伸。并且初始的形态有着深远的影响,高级住宅区附近将吸引房地产开发公司建造更多 的高级住宅,而人们也逐渐对形态形成心理感知,不知不觉在住宅选择时表现出来,上层 阶层仍然选择高级住宅区,这种扇形的形态结构就进一步加强了。 第二,不同家庭结构的人们居住分布呈同心圆状。因为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人们对空 间大小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据罗斯(P. H. Rossi)等研究,可以将人一生划为六个周 期,每个不同生命周期对居住地的选择都不同。①青年期,刚从学校毕业,未婚,无子 女,一般住在公寓宿舍,靠近或就在中心商务区。②刚结婚,夫妇则要在中心区外围寻找 出租房屋,但不能离CBD太远,以便于享受方便的服务。③有了孩手以后,主要矛盾就 是要寻求更宽敞的住宅,最好带有花园,这样就要在城市边缘居住。④孩子成年离家,并 且家庭地位也有了提高,便要在更高级的社区居住。⑤退休后,在更远的、更接近自然的 地方居住。⑥老年丧偶,造成生活不便,又回到靠近市中心各种设施的公寓居住。因此, 总的来说,是人口多的大家庭,需要宽敞的空间,一般住在城市外圈,而小家庭、单身家 庭则在内圈。

第三,种族、民族因素的存在,使其居住状态不符合社会分层和家庭规模而形成的分 布规律。他们一般为了特殊的利益,或仅是偏好,也因为歧视的存在,在城市中某一区域 成团状集聚。

将以上三个因素进行叠加,就形成了总的城市居住社区的隔离分布。

3.城市社会整合

社会整合是指将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各要素联系到一起,使它们一体化。城市社会 整合机制一般包括制度性整合、功能性整合和认同性整合,这三个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独立 存在,它们分别从社会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三个方面对城市社会进行整合。 制度性整合是指运用国家的各种政策、法规和法律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条理化和合法 化梳理,使其纳入统一管理和控制的轨道。

功能性整合是从统一社会劳动的角度出发,对伴随社会化分工出现的职业异质性加以 整合。社会化分工越深入,各专业之间的依赖性就越强,在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下,各专 业之间将达成一种有机的联系,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

认同性整合则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思想性整合。它通过社会化的学习过程让人 们在社会的互动过程中达到认识上的一致,避免因主流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的行为紧张和 冲突,达到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协调一致。

4.城市更新

纵观西方现代城市更新运动的发展演变,可看出以下几方面的趋向:①城市更策的重点从大量贫民窟清理转向社区邻里环境的综合整治和社区邻里活力的恢复振兴。②城 市更新规划由单纯的物质环境改善规划转向社会规划、经济规划和物质环境规划相结合的 综合性更新规划,城市更新工作发展成为制定各种不可分割的政策纲领。③城市更新方法 从急剧的动外科手术式的推倒重建转向小规模、分阶段和适时的、谨慎的渐进式改善,强 调城市更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更新过程。

5.城市居住社区规划

从社会学角度考察城市规划,就是更多地关注城市人群在城市形态上生存和发展的方 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工作、居住、交通和游恕的需求。在研究与实践中, 最常接触到的是城市居住社区规划的问题。城市居住社区的概念区别于城市居住区概念的 最主要的地方是,城市居住区基本表达的是一个空间实体居住地域概念,而城市居住社区 则将这种地域看作是一种以居住行为为核心的内在社会网络及社会互动的空间表现,因此 它远比城市居住区的概念来得深刻与广义。

6.规划的公众参与

在城市规划领域, P. Davidoff (1962年)提出了规划的选择理论,确立了倡导性规 划( advocacy planning)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城市中成立了诸如社 区改造中心( Centre of Community Change)之类的机构,以帮助社区居民学习有关社区建 设的知识和技术,为居民提供服务。而在联邦政府方面,从1968年开始的新社区计划和 以后的

示范城市计划( ModelCitles Program) ,审批援助款项时的先决定条件就是要证明 市民们已经真正有效地参与了规划制订过程。在英国,住房和地方政府部(Department ofHousing and Goverment)于1965年成立了一个规划顾问小组对城市规划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研究,该小组在1966年提出了结论性的报告~ The Future of Development Plans ~ 0该报告所提建议的主要内容成为英国1968年规划法的主要依据。

在该报告中特别提出,在规划过程中要让广大的公众参加讨论,听取各种情况介绍和发表意见。经过一些城市的初步实 践,当局认识到市民参加规划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为了对公众参与规划的过程、技术及相 关政策等内容进行研究,成立了以Skeffington任主席的公众参与规划委员会( Committee on Public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0该委员会于1969年提出了题为~ People and Planning~ 的报告,对公众参与规划的整个过程,从开始制订规划目标一直到对规划方案的评价、规划的贯彻执行以及最后对这次规划的回顾总结等提出了完整的建议。这些建议在以后的实 践中得到了全面贯彻并不断完善。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城市规划立法和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步 骤。《马丘比丘宪章》不仅承认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过程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地 推进发展。

《马丘比丘宪章》提出"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城市居民以及 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的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 公众参与规划事业有以下作用:①满足市民自治的要求,进而促进民主的思想;②在 不改变现存体制的原则下,鼓励市民去支持政府,以维持社会安定;③通过参与,使市民 更能接受政府的决定,不做"非分"之想,以稳定民心,使市民对规划方案的实践采取 更合作的态度;④市民对政府的监督,确保政府维护"公共利益",不受"特别利益"的 影响;⑤增加市民的信任,削弱市民的离心倾向,并且通过市民的反馈,使规划实践工作 进行得更顺利。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2019年城规《相关知识》知识点: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此外,小编还给大家整理了历年真题、考试大纲等考试资料,可点击下方按钮免费下载,更多备考资料持续更新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