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古镇话诸葛

新闻发布2024-05-24 22:05:25读书村

在诸葛古镇话诸葛

作者|陆劲

有一次在诸葛古镇游玩,偶尔听到一位游客说“蜀中无大将,事无巨细,诸葛亮是失败的,诸葛亮不善于培养人才……”,刚听到这议论,似乎有点道理,仔细一想,说明对诸葛亮及三国知之甚少、一知半解。其实,在三国时代,曹操逐鹿中原、孙权雄踞江东、刘备势图光复汉室,群雄喁喁,诸葛亮辅佐刘备,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彰显忠诚与智慧。“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真乃奇才。当然,在战略上的错误和蜀地国情的局限,六出祁山最终失败。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谈笑诸葛亮的成败,不妨要从《三国志》及一些思想家哪里作更深入的了解。《三国志》记载“前出师表”,即是章武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这是君臣之间推心置腹的建议,这是诸葛亮一生谨慎的态度和忠诚的表现。之前,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这说明诸葛亮的一贯表现和成效。因此不能用“事无巨细”来替代“政事无巨细”,多一个“政”字和少一个“政”字,为政者在于勤勉。“绘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作为史家陈寿是严谨的,不能谬之千里。勉县武侯祠里有一石碑是冯玉祥路过武侯祠对诸葛亮的赞誉:“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这应该是正确的评价。

毛泽东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他说:“诸葛亮会处理民族关系,他的民族政策比较好。获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护。这是他的高明处。”(摘自《光明日报》1993年12月20日)。《诸葛亮传》裴松之《汉晋春秋》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三不易”,平定云南后当地官吏管理南中,纲纪粗定,长效之策。这是事实,区别于小说里未卜先知,呼风唤雨全智全能的诸葛亮。毛泽东作为战略家,认为蜀汉终不能取得天下,诸葛亮六出祁山劳而无功,首先是诸葛亮出茅庐为刘备设计的战略本身有错误,另外,虽诸葛亮治理蜀汉有方但战略上的错误还是造成经济上的重大影响。“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二分兵力。其终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摘自《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06页),兵力分散,兵家大忌,这毋庸置疑。国力消耗,影响经济不可小觑。在三国中,蜀的国土相当于魏的三分之一或吴的二分之一,蜀汉人口在刘备称帝时只有九十万,相当于魏的五分之一多一些或吴的五分之二。隆中对策,北伐中原,维持一支较大军队。234年诸葛亮曾率十万众出斜谷,同时,成都、汉中都需要部队留守,川东还需要防吴人马,国力消耗,对农业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运输线拉长,兵力不敷,最紧张时,出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调发诸郡,多不相救”的窘况。终因“三分兵力”难以维持长久,这是导致蜀汉灭亡的原因之一。

在诸葛古镇话诸葛

诸葛古镇作为旅游休闲目的地和研学基地,我们可以看大型演出活动,可以参观冷兵器时代的各种兵器,也可在多种实景体验三国文及诸葛亮文化,故事与成语,美食与游园,但我们毕竟与历史相去甚远,所以不可在品评中轻率,如“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俗语。“死诸葛走生仲达。”百姓为之谚语。玩味无穷。“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荷花虽好,也需要绿叶扶持,任何一个人都要人支持,单独一个诸葛亮是不完全的,总是有缺陷的。如果是研学活动,要得真正有所获,实地体验和阅读典籍结合起来看问题,才能很好的了解诸葛亮的成与败。另外,不能不到勉县武侯祠武侯墓及定军山去看一看关于诸葛亮的诗赋石刻,文物能说话。同样,十里军山草木香,古战场今犹在,那些参天柏树好似观其大略,古旱莲的风韵一直追在随高风亮节。诸葛亮文化内涵是丰富的。《三国志注表》所述:“总括前踪。贻悔来世”。《三国志》里记载:“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辅佐也”,“鲲鹏已翔宇辽阔”,“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戒心,布公道。”,“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亮治实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远,非求近速也”,正因为有这些,立祠建庙,诸葛亮和刘备是鱼水关系,名气也大于刘备,“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固必兼而有焉”。“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为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谥君为忠武侯”,与多谋善断的郭嘉、胆略兼人的吕蒙等诸多三国人物比较,“忠”字不同凡响。总而言之,诸葛亮这些志向、实绩及品性当可流传千古,当可启示今人,当可后来者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