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草长成庄稼苗子有多远

新闻发布2024-05-31 15:05:01读书村

从野草长成庄稼苗子有多远

从野草长成庄稼苗子有多远

——谈《山本》女主人公陆菊人

作者|高视惠

50万字的《山本》是贾平凹的第16部长篇小说。贾平凹在题记中写道:“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山本的故事,正是我的一本秦岭之志。”《山本》的故事发生在二三十年代秦岭山里一个有3万多人居住的涡镇,那时军阀混战、匪徒四起,民不聊生,县保安队、游击队、土匪、预备团(涡镇自己的武装)轮番登场,“乱世里靠枪不靠笔”,枪炮决定着涡镇的控制权。贾平凹通过丰富的细节、生动的人物、趣味横生的故事写出了动乱时期涡镇的人和事,人性的强悍与懦弱、善良与凶残、智慧与奸诈,构成涡镇血雨腥风的一段鲜活历史。贾平凹说:“《山本》里虽然到处是枪声和死人,但它并不是写战争的书。在这种背景下写了两个人,一个是井宗秀,一个是陆菊人,这两人我写得最用心,除了战斗,就精心写他们两人的关系。”小说女主人公陆菊人是涡镇杨记棺材铺的童养媳,为葬母亲赊了杨家一个棺材,结果还不上钱,陆家就拿女儿抵债。陆菊人家有块风水宝地,“赶龙脉”的风水师说:“这地方好,能出个官人的”,陆菊人知道后就要了这三分地嫁入了涡镇。丈夫杨钟比陆菊人小4岁,又瘦又小但脑瓜子灵,热衷于练轻功,为人不踏实,“他从来也不是柱子”,不操心家务事,像个浪荡子。陆菊人坐月子时,陪嫁的三分胭脂地竟被公公送给了家遭不幸的井宗秀用作安葬父亲的坟地。被订婚当童养媳、被嫁、风水宝地被送人……初始命运因种种原因“被决定”,坚毅的陆菊人却没有放弃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她承受着生活的重负却毫无怨言,认命但又不愿屈从于现实的安排。“无论受到怎样的夸奖,陆菊人都安安静静,在家里忙家务,也到寿材铺帮公公料理生意,还要每年清明去纸坊沟的三分胭脂地里种麻,收获了把麻秆沤在河边再剥了麻丝拧成绳子给一家人纳鞋底。她没有想着到了杨家要改变杨家的日子,就像黑河白河从秦岭深山里择川道流下来一样,流过了,清洗着,滋养着,该改变的都改变了和正改变着。”她知道井宗秀的爹埋在她家三分胭脂地里后,就开始关心起名不见经传的画师井宗秀。“井宗秀是穷,折腾了或许就日子好起来,如果不折腾那就一辈子这么穷着,世上任何草木,哪个不在努力长着,长高了哪个又不再要开个花、结个籽的?”陆菊人发现井宗秀是个既知恩图报又聪慧俊逸的青年,“从来不说一句硬话,可从来没做过一件软事”“陆菊人更从心底里服气着这个男人”,他们互相关心、互相支持,演绎出一段乱世英雄与红颜知己的爱情故事。

陆菊人是极其平常的女子,没上过多少学,但人很灵性,因为风水先生说过三分胭脂地能出官人的积极心理暗示,她对未来是有精神寄托的。“院墙角站着剩剩,叫着让娘往墙头上看,那是一只牵牛蔓,陆菊人似乎看到一个精魂努力地从墙根长出来,攀上了一根竹棍,再攀上院墙,在那里颤颤活地绽开一朵花。”牵牛花象征着在艰难生活中努力向上向善的陆菊人。杨钟死于战乱后,陆菊人“觉得这世上她不想要多余的任何东西,也不眼红和嫉妒谁,曾经遭受的那些苦和难,都过去了忘了,现在上有公公,下有剩剩,家里虽不富裕也是有吃有穿的,这就多好啊!”“别人再好,那是别人的,我不见心不乱,好好养我孩儿长大,啥日子还不是人过的。”那个年代,良家妇女很注意贞节问题,陆菊人没有再婚的念头,她要行得端,走得正,做个安分守己的女人,独立支撑起这个家。在征得陆菊人公公杨掌柜同意后,井宗秀邀请陆菊人来做涡镇最挣钱的茶行总领,当着大家伙面他说:“正因为镇上预备旅人都看着,我偷偷摸摸让你管茶行,对你不好,对我也不好,我就要让所有人看着,我井宗秀高头大马请来的不是一个寡妇,而是茶行的总领掌柜!”陆菊人懂得“人要知道知遇之恩,被人信任了就得有责任把活干好。”她把茶行经营得风生水起,成为一位杰出的“女企业家”,有力地支持着井宗秀的事业。陆菊人此时真要跟预备团团长井宗秀结婚别人也不会说啥,但她再三提醒自己是井宗秀的嫂子,是他已故发小的妻子,这种认清现实的勇气,使她能够理性地对待感情。在纸坊沟父亲坟前,井宗秀给陆菊人说:“不仅是眼里,在我心里你是啥样的位置,你应该知道。是你给了我一把木锨,有了风才扬场的,你指望这风更大吧,指望我扬更大的麦堆吧?”陆菊人与井宗秀之间“发乎情止乎礼”的来往纯洁真实,他们彼此欣赏信任,相互敬重鼓励,理性平和但不越雷池,又时刻为对方着想,希望他(她)越来越好,这更像是相互依靠却又有分寸感的知己。井宗秀作为地方自治武装的预备旅旅长确实是万人中的“英雄豪杰”,他就像城隍,在保境安民的同时还要跟土匪、保安队、游击队等周旋,焦头难额的事太多。陆菊人不求回报地帮助井宗秀做大做强,在很多方面都给井宗秀出主意、想办法,更在井宗秀做事过分时会想方设法予以阻止:她通过麻县长阻止了井宗秀杀害镇上17户阮姓人家,她对井宗秀扒叛徒三猫的皮做人皮鼓心存保留,她不希望井宗秀大手大脚地花钱,搞些看似排场、实则不必要的建设……陆菊人从一个弱女子逐渐显露出她为人善良、能干、不让须眉的一面,“她就像是一个灯笼,只要一点上蜡,里外都透着亮!”安仁堂的陈先生和地母庙的宽展师傅是陆菊人和杨钟的证婚人,陈先生是个盲人,却将世上的事看得最明白、最透彻,也最能开解人心,陆菊人每每心慌,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都会去找他聊聊,听陈先生说话,她的心里会感到踏实。陈先生给陆菊人说:“喜欢一个人,其实是喜欢自己。你把自己想多了,你就有了压力,把自己放下,你就会知道怎样对待你的日子,对待你要做的事和做事中的所有人。”她听陈先生给别人说:“世上的事看着是复杂,但无非是穷和富、善和恶,要讲的道理也永远就那么多,一茬一茬人只是重新个说辞、变化个手段罢了。”“人么,你孝敬了你的父母,孝敬的不是我的父母,可我就敬重你。同样,你不孝敬你的父母,不孝敬的不是我的父母,而我就鄙视你。”医者仁心,这位陈医生秉持道家思想,简直就是一个看透了世事人生的哲学家,他医治的不仅是涡镇人身体上的毛病,还有心理和思想上的毛病,他是陆菊人乃至涡镇人的人生导师!庙里的老尼姑宽展师傅是个哑巴,但耳聪。镇上谁家里死了人,她就被请去吹奏尺八,为亡人超度。宽展师傅那里是陆菊人经常去拜访的另一个去处,宽展师傅对所有亡人超度的慈悲也极大地影响着陆菊人。陈先生和宽展师傅一盲一哑,看似缺陷,实则意味深长——他们与涡镇一起经历浩劫,难以幸免,却又总是超然世外,对涡镇发生的一切抱持一种天地无言的静观态度,他们默默地生活在涡镇这片土地上,静静地用自己的善行温暖着涡镇众生,以自己的行动做着有限的补救和改善。

陆菊人心地善良,在待人接物上也多宽谅,小说有好几处都暗示她像庙里救苦救难的地藏菩萨。贾平凹在陆菊人身上聚焦着对中国女性美德的全部要求——善良、宽阔、正义、智慧、忍耐、助人、平静、理性,她能干却不出轨,守着贞节又为了心中爱慕的男人付出全部心血,甚至连这个男人续弦的女人花生也都由自己全程悉心培养。对陆菊人的理想化描写,是贾平凹为中国文化、为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点亮了一盏小小的灯火。贾平凹引用俗语“人吃地一生,地吃人一口”,表达对土地、母性的敬仰。父天而母地,土地犹如慈爱的母亲,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万物,只有地里粮食丰收,民众才能安稳生活,天下才能太平。地能生金,古人对土地有深深的敬畏之心,皇帝设地坛祭拜以求大地保佑五谷丰登,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大多供奉着土地神。路遥说:“要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华夏族群以农耕生活为主,有安土重迁的习俗,逝世后讲究落叶归根,这是对大地的重视与敬畏。小说《飘》结尾说:“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为之工作, 为之战斗, 为之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恒的东西。”

“陆菊人说:我还是第一回见人养野猪,这野猪长得比家猪凶多了!陈先生说:它在荒山野林里长大的,相貌肯定就变得狰狞了么。陆菊人说:这倒也是,可这野猪能养吗?陈先生说:能养。只是它不安分,平日给它扔些劈柴,它啃着有事干了,就不会再攻圈胡扑的。陆菊人说:它也啃木头?陈先生说:和老鼠一样,也要磨牙哩。陆菊人就和花生对视了一下,再没有说话。”陈先生用这样的方式引导陆菊人,驯养野猪的方法其实就是降服人内心那不安分的本性,逐渐变得理性的过程。“你我都一样,野地里的草么,咱从野草要长成庄稼苗子的。”贾平凹常常用这种一语双关的叙述,表面写的是动植物,其实每一句都在写人。细想,我们哪个人不是秦岭山里的一棵野草、一头野猪,将人生原本的野性在漫长的修行中逐渐升华,在儒释道的浸润中将人性臻于至善,做个天地间堂堂正正的小女子,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这大约是作者为女主人公起名叫陆菊人的原因吧——陆地上一个大写的人,她淡定执着,内敛朴实,不张扬、不喧嚣、不妖艳,不居功自傲,无丝毫霸气和傲气。陆菊人帮助井宗秀在涡镇站住脚成为草莽英雄,对涡镇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英雄豪杰越多,城头变换大王旗,民间老百姓苦就越多。小说结尾人们感慨:“啥时候没英雄就好了。”读《山本》了解近百年前那段视人命为草芥的时代,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安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