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毕业论文模板】浅探高中历史新课教学的过渡与衔接艺术(范文)

自考毕业论文2023-08-05 14:58:22岑寂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以专题的形式编写便于学生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思考和总结,但时间跨越大,纵向和横向联系不足,因而,在教学中容易出现前后衔接困难和学生感觉时序混乱的问题。笔者就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前后衔接和过渡进行初步探讨,以便于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学习。

关键字:高中历史课 教学 过渡与衔接

高中历史新课程采用专题形式的编写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发现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但却存在时间跨度大、知识体系性差和纵横线索模糊的问题,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时间上的断层和混乱。因而,进行适度的衔接和过度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高中历史课如何进行教学衔接进行探析。

【自考毕业论文模板】浅探高中历史新课教学的过渡与衔接艺术(范文)

一、巧设疑问,悬念过度。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的设置疑问,利用问题的渐进性和联系性进行引导或使学生产生好奇与疑问,就会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渐进性或连续的方式呈现,避免由于时间跨度大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从而提升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系统性。在学习新课程必修一第三课中央集权的发展一目的唐朝和宋朝的政治制度时,我进行如下问题设置进行衔接,以增强学习的连贯性和联系性。(1)唐朝中期,为了巩固边防,中央是如何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2)这种地方管辖方式有什么样的特点,结果如何,造成了什么样的局面?(3)唐朝中后期形成的混乱政治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为加强中央集权,新的政权是如何避免这种局面的再现的?(4)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政治问题?(5)元朝灭宋后,为在中央集权方面避免重蹈覆辙,创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呢?通过设置难度较小而又具有探讨性的层层递进的问题,使时间跨度较大的学习内容以较为紧凑形式呈现,从而既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有提升了学生思考探究的有效性。

二、穿插故事情节。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穿插故事情节或历史片能达到调动学生情趣和实现教学衔接的双重效果。对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发展这个知识点,在学习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到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赵匡胤的出身,为什么定国号为宋,穿插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的历史故事。这样,通过故事情节的运用,学生自然就会发现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弊端,有感而发的进行思考如果要防止地方藩镇尾大不掉和武将夺权局事件的再现,宋高祖赵匡胤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这样,即增强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又实现了教学衔接,增强了唐朝中期藩镇割据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两目之间的紧凑性。

三、借用对比。对比方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学中适度的运用对比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便于学生发现问题的差异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升历史教学的立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两节时,可以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单列为一个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尝试以x轴为时间坐标,以y轴为发展状况坐标绘制不同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然后,解释说明不同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升降的原因。这样,学生在对比中就可以清晰的发现不同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也会发现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科技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变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论文由论文天下网(www.lwtxw.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四、推理探究。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发生与发展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联系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1]由于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具有代表性,因而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时间跨度大和呈现形式孤立的问题,这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学会运用推理分析和发散思维,把特定的历史事件与其它历史现象建立起因果联系或还原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历史课堂就会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也使历史课堂更具理论性、系统性和思辨性。在学习《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节时如果在了解罗马公民法之后不进行教学衔接而直接学习万民法就会使两个知识点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会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笔者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进行推理衔接的尝试。在学生了解罗马公民法的适用范围和原则之后向学生呈现如下问题:(1)随着领土的扩张,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在帝国之内众多民族和部族的风俗各异,而罗马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2)被征服地区的贵族和平民没有公民权不受罗马公民法的保护,致使民族矛盾尖锐。(3)帝国之内跨区的商品贸易和国际交往发展起来但缺乏法律的规范与保护而且交易程序繁琐。那个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由此就会思考推出结论——必须对罗马公民法进行修改,使其更具包容性、稳定性和公平性,这就为万民法的制定提出了必要性。

五、妙用俗语、时尚潮语、诗词名句、名人名言或对联。日常生活俗语、阶段性流行的潮语或诗词名句都充满趣味性和特定的时尚性,而名人名言又具有导向性和思辨性。这些语段的产生或流行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时代和性联系性。在历史教学中考虑的特定问题和场景之间的联系运用合适的语句或许有助于启发学生对历史的联想,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又能够使历史课堂更加紧凑有趣。在学习国共十年对峙一节的八七会议之后可使同学们诵读毛泽东1927年写的《江西月》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通过阅读着首诗结合初中的知识学生就会自然的领会到这首诗歌颂的是秋收起义,在心理上明白我们将进入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学习,从而实现了向学习秋收起义的过渡。

六、借用文字或图片材料。文字和图片资料是历史教学最重要的教学资源,里面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选择具有过渡性信息的历史材料即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又可以有效帮助教学衔接。在学习《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节时,在学生了解林则徐和魏源的开眼看世界之后引导学生分析魏源的《海国图志·序》里面这样一则材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向学生提问,在材料里面魏源提出了什么思想?真正把这种思想付诸实施的是那次运动?这就使洋务运动的出现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由此过度到洋务运动的学习。

七、借用现实事例或现象连接。现实是正在进行着的历史,而历史又源于现实,在教学中进行社会现实现象或实例的穿插,一方面能够增强说服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现实历史和现实的有机衔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和曲折一节,在学习过中共八大决议之后向学生展示现存某一国有企业门口对联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农村老墙体上遗留的宣传口号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倾家荡产大搞钢铁、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由此学生就找到现实生活中特定历史时期的遗存,对历史感同身受中自然进入思考和过渡。

八、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成了记忆机器,教学效果欠佳。作为教师则又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尽可能的使自己的课堂变得像演讲或评书一样精彩顺畅。这样下来教师的演讲能力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却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最终学生史学修养的养成和能力提升也难尽人意。根据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在新课程推进的浪潮中,教师如果能够转变教学理念变更或探索新的课型结构,在教学中变传授型课堂为学生合作探究发现型、问题生成型和互助互学型的课堂,或者打破传统的课堂角色配置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讲课而教师进行引导和辅导,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就会积极而主动的参与到对历史问题的思考或问题的探究中,在探究中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和团队的精神,学会了自己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史学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这样,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就会由以前的教师讲教材变成师生依据课程标准积极主动的运用教材进行学习、思考和探究,由此教材在编写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就会自然淡化,课堂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九、其它过度衔接方式。其一、有效地板书。板书也是一种有效教学提示的方式,教学过程中在学习某一节课或知识点前如果能够提前或及时的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板书或知识结构的罗列,这就在无形中给学生一种暗示和引导。其二、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重构和整合。在对教材的处理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的运用教材或打破教材的编写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知识重构,帮助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的转变[4],使学习的内容以有机联系的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助于教学衔接和过度。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有效的衔接与过度以使教学更加顺畅,学习内容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具体知识特点、自己手头的教学材料及教师个人特色和语言风格灵活的选取衔接策略或课堂教学模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2][3]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

[4]濮华斌.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之我见[J]. 中学教学参考,2009,6:117-118.

好了,以上就是来自于今天自考教育网给大家带来的【自考毕业论文模板】浅探高中历史新课教学的过渡与衔接艺术(范文)文章内容,因有一定时效性,文章仅供参考,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联系我们小编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