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析了21个省市新高考阅卷报告,趋势已定,别朝错误的方向一路狂奔。

高考资讯2024-06-05 07:05:35读书村

新高考改革后,山东省数学平均分应声下降40分,高分段与低分段学生差距更加明显。

你有没有发现,新高考的数学试卷里:所有的大题都变难了,而且「送分题」也已经逐渐消失了?

我分析了21个省市新高考阅卷报告,趋势已定,别朝错误的方向一路狂奔。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山东作为中国本轮新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它在2020年启用新高考试卷,我们以这一年为分界线。在此之前的5年,山东省数学平均分基本都在80分以上:

然而根据公开可查的数据,启用全国新高考1卷后,2021年和2022年山东省数学平均分只有436分了:

这是一个非常离谱的数据,同样的省份、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育模式,一样起早贪黑的学生,但是

新高考改革后,平均而言每个人的数学成绩都低了40分。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最近各省高三一轮复习趋近尾声,一模即将展开,我密集参加了几场新高考区的调研会,我看到的模考数据和各地教学情况真的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如果你也是新高考区的同学,我强烈建议你逐字看完这篇文章。

接下来我会引述一些你很难看得到的数据;

对比一些你或许做过但是从来没有认真对待的题目;

然后告诉你一些新高考改革的方向和备考误区;

帮你系统性地优化自己的提分效率。

认真看完视频,你可以用更多新高考区的真题试卷或者模考卷交叉验证这些信息。

我相信,你会感谢大数据,用这篇文章拯救了你。

我们先来结合数据拆分一下你的扣分点。

其实不仅是山东,启用新高考试卷之后,所有地区的数学平均分都下降了三四十分。

我综合对比了更细致的阅卷报告,发现和新高考改革前相比:

这些地区数学试卷16道选择填空题的平均得分下降了8-13分,

6道大题的平均分下降了18-26分。

这肯定非常符合你的直观认知:

因为新高考试卷中有4道选择题由单选改成了多选,很多以前能蒙对得5分的题现在最多只能蒙1个选项得2分,还经常碰到错选的直接扣完;而原来11题12题位置的压轴单选题现在直接跑去了第7、第8题,选择题里中档题压缩,很多同学做完前6题可能就直接卡壳。

对于大题,就更是触目惊心。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以前的旧高考试卷,尽管压轴题做不出来,但至少剩下的4道常规大题,数列、解三角形、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还都是传统套路,至少练一下还是可以很稳的。

但是你做新高考试卷时,经常第前两道大题就开始卡壳:

数列大题越来越少看到那种很规整的等差等比、错位相减、裂项相消,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需要复杂数据分析能里才能提取的异形数列:

立体几何的图像越来越不规整:

概率统计就更不用说了,难度直逼压轴:

所以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老高考时代的数学试卷你至少还能完整做出两三道大题,可是新高考一来,大题部分基本没有「送分题」的概念了。

以往被你视为稳操胜券的4道常规大题,现在经常3道都算不出最终结果,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不过,我相信你也注意到了另一个情况,就是除了四个板块的常规大题难度上升之外,新高考试卷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解析几何跟导数这两道压轴题的难度其实相比从前是在下降的!

比如2023年的全国1卷,导数竟然出现在了第19题,比数列位置都靠前,而且形式上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不等式证明,本质就是函数求最值:

此外,解析几何这道题的运算量跟老高考时代相比,下降的可不止是一星半点。

比如这道2022年的新高考1卷第21题,它的第二问标准答案满打满算也只有7行,而且基本不涉及太多复杂运算:

这就是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送分题-压轴题 边界模糊化」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

新高考试卷中,好学生和差生的分差越来越大了。

比如我们以前那些第17、18题,大家只要认真都能做的出来,这就形成不了区分度;但是现在它的难度上升了,潮水退去之后,你才能发现是谁在裸泳。

类似的逻辑在压轴题里也成立,就拿解析几何这道题来说:

以前这道题属于绝对的难题,你虽然做不出来,但正常人都做不出来,能做出这道题的都属于清北C9候选人,属于神仙打架,。跟我们想要考一本211的同学们之间其实形成不了区分度。

但是现在由于「送分题-压轴题 边界模糊化」,压轴题难度下降,就有一些基础不错,而且在考场上有时间计算的同学可以得到这12分。

所以,前后夹击之下,就产生了一个可怕的事实:

假如你的基础稳扎稳打、拥有牢固知识体系,那么简单题变难对你形成不了杀伤力,反而狙杀了一些当初跟你贴身肉搏的水货;压轴题变得简单对你则是绝对利好,因为当初你遥不可及的题目,现在踮脚蹦一蹦就能够到。

但如果你本来就是半瓶子晃荡,整天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知识体系一盘散沙,新高考改革对你而言简直就是难题不会还是不会,原来的送分题却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分数雪上加霜。

所以,这就导出了一个最典型的学习误区。

我们在做调研时,发现有些试卷上的导数和解析几何大题很简单,但是学生的综合得分却很低,基本上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性放弃;

相反,有些试卷上数列、概率统计的题目明显已经难出天际,我还是看到大部分同学在答题卡上写了再划,涂完再改,当然最后还是一分没有。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老师说:解析几何和导数的大题是可以直接放弃的,不用花太多时间,因为你考试时也做不出来。

——这种源自老高考时代的教学理念,给你心里造成了一个强大的思维定式,即:

解析几何跟导数题我是做不出来的,再简单我也做不出来,PTSD了直接;

然后由于这两道大题你已经主动放弃,剩下的题目,再难也要做出来,不然六道大题难道彻底躺平吗?所以,你就拼了命地去做剩下的题,不管自己真的能不能做出来。

大人,醒醒吧,风向已经变了啊!

你在未来一定不能完全放弃解析几何与导数,不然你的损失将会无比巨大。

在「送分题-压轴题 边界模糊化」这个现象之下,你很容易感受到的第二点是,

新高考当中,以前的常规题变化多样,比如数列、概率统计,可谓是花样百出,但传统的压轴题,现在却变得有些返璞归真的意思了。

比如2021年的全国新高考1卷,导数压轴题题考的是「极值点偏移」这么一个被玩烂的考点:

2023年的全国2卷,解析几何压轴题则考了一个「定点-定直线」的证明:

但是,即便是那些被誉为「创新型」的题目,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也只是基于以往的模型进行创新,比如这道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的数列大题:

这道题的第二问,{bm} 看起来四六不沾,但实际上对他的前100项求和,你会构造出一个差比数列。

这道题问的比较少,只是让你求前100项和,如果让你求前10000项的话,它的本质就是用错位相减法了:

所以你会发现,应对新高考,你至少要做两件事:

●对于压轴题,不能放弃,经典的题型和计算模型要掌握;因为这些题现在已经变得可以得分;

●对于创新题,要深化常规考点的理解,构建体系化的知识网络。

新高考的创新题并不是抛开以往的常规考点另起炉灶,而是在以前你学过的核心考点上变形加工;你要做的不是抛弃那些经典考点,而是要理解每一个解题模型的内核,在变化的创新环境中识别它的数学本质,能把题目和你学过的模型,利用体系化的方式联系起来。

那我相信,你接下来最想问的一定是:

●Q1:压轴题的常规题型和计算模型都有哪些呢?

●Q2:常规知识点的变形都有哪些方向?●Q3:我没有总结能力,怎么办?●Q4:我在学校时间很紧怎么搞?其实这些问题你根本不用担心。关于高考数学,一个事实是:

88%的高考题目,都在反复考查75个考点,这就是高考数学最高性价比的132分换句话来说:成绩常年低于130分的所有同学,都是在75个坑里反复栽跟头。你可能做过很多题目,却从来没有主动思考:

你做的那几千道题目间, 有什么相似性?实际上,高考数学中132分的题目,其实是命题人在反复纠缠75个考点,我可以把这75个考点罗列在下面:

《高中数学15讲》的首版课程在2018年上线,至今已经5年了。2024版课程,我们根据新高考区的最新考点动态进行了全新升级。90小节课程 (75个考点+15讲章节综述),45小时,涵盖了过去10年700道真题,还融入了新高考区最新的模拟题,还有每周一次的直播答题。听完45小时的课,带你刷完1000道最具代表性的题。相信我,高考后你会哭着感谢你自己

因为,这会是你高中3年,最牛逼的45小时你将得到高考数学最高性价比的132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