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江的“红古绿”之路

新闻发布2024-05-08 13:04:25读书村

白水江的“红古绿”之路

作者|汤晓燕

古镇的“转身”在初夏的濛濛细雨中,只见远望山峦叠障、云雾缭绕,近看青山滴翠、树木葱茏,嘉陵江带着两岸的蓊郁悄然而过,与阡陌纵横的农田、星星点点的农居相映成趣,俨然一幅悠然清新的乡村画卷。

白水江的“红古绿”之路

初夏时分,我有幸参加第九届西汉水笔会,与陕甘两省五县的文友们一起走进略阳古镇白水江采风。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略阳本地人,我对略阳各镇村都不陌生,但对古镇白水江的印象却是一言难尽——不为其他,只因以前多次前往,须得越过西湾梁让人心悸的“九曲十八湾”,等熬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早就晕得七荤八素,哪还有认真感受与探访的心思?可能是身体的感觉影响到心情,印象中的白水江,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空气里有一种说不清的味道,村组道路破破烂烂,河滩里、道路边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矿石堆,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然而这一次沿嘉陵江边平直的高速路逆流而上,不过半个多小时就进入了白水江境内时,眼前的古镇俨然一位洗尽铅华的风情女子,在影影绰绰中展示着她清新淳美的面庞,让人忍不住就想去靠近、去探访。

白水江是嘉陵江上游的终点码头,只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宝成铁路贯通之前,一直都是陕、甘、川三地的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又因坐拥丰富的褐铁矿资源,曾一度是略阳颇为富庶的工业强镇。前几年,随着矿产资源枯竭,加上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当地厂矿陆续停产关闭,小镇一时沉寂。近年来,抓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白水江“绝地反弹”,开发红色资源,做活古迹文章,发展生态旅游,?3?2出了一条“红古绿”融合发展的转型振兴之路。

“红”与“古”的交响在离白水江街道不远处的嘉陵江边,驻立着一座保存完整的古氐羌风格建筑江神庙,这里也是白水江红色旅游开发的重要场所。江神庙曾是古代船帮和商户们集资修建的祭祀祈福、协调关系、联络感情、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六师师部及十六团在师长贺炳炎带领下转战略阳,在江神庙建立了苏维埃政府。中共地下党陆兆海、张凤英夫妇扮作“袜子客”,在当地秘密发展党员开展地下活动,播撒革命火种,最后英勇就义的故事也在当地口口相传。如今,江神庙做为白水江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列入陕西省长征主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红色袜子客”的故事也被制作成了纪录片在江神庙播映,成为省内外众多学校和单位的“红色教育”基地。从以前到现在,江神庙人来人往始终热闹,只是以前是拜神,现在却是朝圣。

江神庙大门口那幅长长的石刻对联吸引了我的注意,上联是“江淮河汉禹之功赫赫半由天定”,下联曰“疏瀹决排人之力明明全仗神助”,这是古人对神明力量的敬畏,也是对重大历史事件中人的作用的质疑。据说此联在文革期间曾被泥糊,前几年才被重新剥离出来。对历史的尊重和呈现需要强大的自信和包容,回想江神庙的前世今生,再看门楣对联,冥冥中好像真有神秘力量在隐隐对抗和证明着什么。

在以吴王城遗址闻名的大沙坝村,我们参观了以抗金名将吴玠和吴璘屯兵固守仙人关英勇抗金故事为内容的石刻壁画,栩栩如生的画面带着我们走进了那遥远的战火峰烟。与此遥相呼应的,是对岸远近闻名的“将军岭”:在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天然形成的戎装打扮、威严站立的将军壁画,身后莽莽群山隐约可见他的大队兵马。他们和吴家兄弟一起,在这片热土造就了抵御外敌、保护家园的神话。

过一座吊桥到对面将军岭下,是一个小地名叫“长峰”的小村落,也是白水江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这里所有建筑都完好地保持着传统土木结构的特点,显得古色古香又干净整洁,村子中央的小广场有一棵高大粗壮的皂角树,绿荫如盖。此时正好雨歇,我们坐在树下休憩,村民们热情地端上自家瓜果招呼我们,刚摘下的杏子甜软,枇杷香郁,蒸土豆绵糯,十分难得。坐在广场,举目四望,身后是峻岭峭壁,脚下是滔滔嘉陵,眼前却是闲适的农家小院,曾经的战火峰烟早已成为村民口中模糊而遥远的传说。

传统村落见闻铁佛寺村在不久前刚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子中央矗立一座小小的山丘,如人工假山般纤秀,却让整个村子变得曲径通幽,别有意趣。山下有一古旧石塔,呈方形四层阁楼式结构,塔身前后皆有碑刻。相传很久以前曾经有一游方僧人在此落户,兴寺院,造佛塔,诵经传道,寺院取名铁佛寺,小村也由此得名,如今寺已不在,唯余此塔。旁边有新建的休闲亭,可能是雨天的缘故吧,亭子里坐满了聊天休闲的村民,不时传出一阵阵欢笑声,极有地方特色的语言让人不由驻足。村子里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一些明清四合院,引得众多游人慕名而至。老旧的房屋多已倾颓,硕大的蛛网寂寞地悬在屋檐,唯有门楼的匾额与雕花的痕迹召示着曾经的辉煌,院内多有艳丽的蔷薇和翠绿的藿香,呈现出一种安静的热烈。白墙红瓦的新居与古屋比邻交错而建,新与旧对比强烈却又混然一体。行走村居,不时会遇见倚门而立的老人,或是抱着孩子的村妇,他们看见生人也不稀奇,脸上笑意盈盈,有的还热情招呼。

在铁佛寺村委会,我们品尝了当地特产自酿老陈醋,见到了陈醋手艺传承人焦永虎。记得几年前我曾经专程采访过他,当时他还是贫困户,被当地政府“把脉问诊”后,扶持他重拾祖传酿醋手艺做为脱贫致富的“敲门砖”。眼前的老焦比起那时可精神得多,胡子刮得精光,脸上皱纹都好像舒展了,询问他如今状况,他腼腆地说:“还可以吧,一年就酿个两三万斤醋。”一旁村干部补充:“老焦如今可厉害着哩,他的醋都卖到上海去了,光去年收入就有二三十万!”不善言辞的老焦在一旁嘿嘿地笑,神情里满是自豪。

据村干部介绍,传承开发当地传统特色美食和手工艺,是铁佛寺村生态旅游的一个重点,目前已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社区工厂,准备将像老焦这样原本以家庭作坊形式发展传统酿醋、酿酒、手工麻花等产业的农户集中起来,不仅要让这些传统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好门路,也要让其成为铁佛寺村乡村振兴的“名片”。

绿色振兴之路位于小河村的略阳千山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白水江镇的一个招商引资企业,这个占地约30亩的蛋鸡养殖企业,目前已实现年存栏10万羽的发展规模。在养殖产业中,粪污处理是对周边环境的极大负担,也是制约养殖企业做大做强的一座大山,但千山春公司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使用“智慧大屏”集成控制,利用输送带将鸡粪集中收集到发酵室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有益菌、农作物秸秆、菌末等配比材料做成绿色饲料,将“黑污染”变成“金饲料”。果然,站在厂区内闻不见一点臭味,倒是有一股酒糟发酵似的味儿,感觉很舒服。

据白水江镇党委书记杨森林介绍,围绕“红古绿”发展思路,白水江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走遍镇内山山水水、田园阡陌,在发掘打造当地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同时,因地制宜延伸古镇绿色生态产业链,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目前,除了小河村的10万只“智慧农业”蛋鸡养殖场,还培育完成铁佛寺村百亩“玄宗桃”,大沙坝村三百亩枇杷园,权力村标准化蚕桑工厂等集体产业,林家山村糯玉米种植加工仓储基地、铁佛寺村传统手工醋传承工坊、梁家湾村标准化乌鸡蛋鸡养殖基地等集体经济项目也将在今年建成投产。

依托大自然赐予的秀美山水,以千年古镇特有的气定神闲和紧跟时代的包容接纳,白水江的“红古绿”之路已逐步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白水江,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小镇,正在新时代实现新的绿色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