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竹为邻

新闻发布2024-06-02 22:05:27读书村

与竹为邻

作者|王印明

我想我是最幸运的,居然能与竹子为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后住进了城里,家属院里的花坛旁栽植了一丛青翠竹子。它们修长挺拔,清新俊逸,四季长青,成了大院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我每天上下班路过,不知不觉停下脚步,忍不住多看上一眼,心底里好像有一阵清风吹过,清凉而安然。那丛翠绿,娴静优雅,有了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那丛竹子面积不大,只不过一两平米。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竹子向阳而生,茁壮成长,面积越来越大。春天里,鸟儿来了,穿梭在竹林间呼朋唤友,筑巢引凤,清脆的鸟鸣此起彼伏,竹林俨然成了鸟儿的天堂。夏日里有清风拂过,竹影婆娑,竹枝摇曳,浅吟低唱,随风起舞,好像一群身姿曼妙的少女在深情的表演。大风起兮,时而独唱,时而合唱,弹奏出一曲曲动人的旋律,高亢而宏大,婉转而悠扬,好似天籁之音,飘渺而空灵。倾听着天地间悠扬的旋律,顿时让人的脚步变得轻盈起来,疲惫和烦恼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有“四君子”“岁寒三友”之称,有着优美的姿态和坚韧的性格——春日干旱,夏天暴晒,秋风劲吹,冬雪覆盖,依旧苍翠挺拔,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被赋予了高尚的情操。郑板桥曾书“兰有嘲芳、竹有劲节”八字自励。所以,古之贤者,痴爱竹子之人多矣,不仅赞颂竹所象征的坚韧不拔品质,还赋予了人格化审美理想和意境。“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我们的祖先就与竹子亲密相处,相敬如宾,流传下来许多趣闻佳话。苏东坡曾作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白居易则说“水能性淡是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竹子的高洁在文人心中就是一座理想的花园。魏晋时期有七位名士,世人赞以“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其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个性精神和人生追求,对当时的社会和世风,对魏晋文化的形成,对其后的文士阶层,乃至对整个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学者李约瑟说,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中国是竹的故乡。竹子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的精神,成了一种历史文化的象征,我对竹子产生了一种油然而生的热爱之情。

小时候,老家屋后有一面薄坡,父亲栽下一丛竹子。农村土地宽广,竹子成长不受限制,漫无边际地生长,像一个野孩子,无意间就窜到邻居的地界,归属自然也就发生变化。但父亲心胸宽广,一点也不在乎,竹根窜在谁家地里就是谁家孩子,甚至改名换姓,这是乡村自古约定成俗的规矩,他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他管理好自家的竹林,砍了一根又一根竹子编成篾货,除了自家使用,还拿到集市上售卖,变成钱补贴家里。左邻右舍们谁家需要编织筐子什么的,只要言传一声,他从来不打折扣,尽量满足乡亲们的愿望。现在乡亲们还念叨起我的父亲,赞叹他精良的手艺,还有老家屋后的那片竹林。像穿过竹林间的清风,在心头萦绕缠绵。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屋后的竹林是鸟儿的天堂,尤其是清晨或黄昏,鸟儿叽叽喳喳、七嘴八舌说着家长里短。由于朝夕相处,人们听懂了鸟语,好像人间平凡之事,就一笑而过。小朋友贪玩,在林中穿过,就搬笋子拿回家讨好大人;砍根细竹子做咪咪吹,或是不成调儿或是吹不出声响,招来小伙伴的一片笑声。有时,我们玩藏猫咪的游戏,甚至夏天躺在清凉的竹子林里睡大觉。大梦一场,醒来倦鸟归林已是黄昏。正如吴均诗云:“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夕阳西下,给竹林罩上一层金黄,清风拂过,好像舞动彩带,美到了极致。城里的土地金贵,而植物不被重视,家属院那丛竹子受地形所限,自然不能成林,就像有些人一样,一生命运多舛,经历了太多的坎坷。那年突然遇到雪灾,一丛竹子未逃厄运,被一场大雪压垮了。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一根竹子没有被压断,顽强地活了下来,成了“十亩地里一根葱——独苗”,让人感到了一丝欣慰,也成了众人的期盼。“不求有竹高,只求有竹的品格足矣。”望着竹,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第二年,春笋破土而出,众人皆喜。谁知嫩生生的竹笋,一夜之间就惨遭“搬家”。或许,竹子历经了一个冬天储存着过多的能量,“搬”的快,发的也快,一个个冒出了头,却很快又被搬掉。其实,至于其中原委,大家心知肚明。于是,有人忍无可忍,纷纷谴责那个“黑手”。然而,毕竟是公共绿地,收效甚微。就这样,年复一年,春笋依然破土而出,最后又被偷偷搬掉,被无情的扼杀在春天里。随后我搬了新家,离开了那个院子,再看不到它的模样,可依然心心念念,担忧着它的命运。后来老旧小区改造,那残存的竹子便被连根拔掉,只能成为记忆中的永远思念。

与竹为邻

佛说: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新家属院栽了一丛竹子,四季长青,郁郁葱葱,姿态优美,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充满着清新宁静的神韵,增添了一丝别样的心境。“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无独有偶,二楼我的办公室窗外,也有一丛青翠的竹,长得特别茂盛,每天在窗前清吟浅唱,养眼又养心。人心本无染,何处惹尘埃!多少年来,那丛绿竹成为我做人的标杆。我从基层员工到管理岗位,始终保持着竹的品性,凡事都做到有理有节,清心寡欲,不卑不亢,保持做人的纯粹之色,并时时告诫自己,不能有半点松懈。公司的事业节节高升,我也在文学创作中耕耘出一片广阔天地。蓦然回首,那一抹绿色似曾相识,是不是就是老家属院的那丛竹林?风摧雨打依旧苍翠如初。人生一世,以竹为友可以清心。与竹为邻,可以虚怀若谷。守一份清静,添一份闲情,多一份从容,人生何其惬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