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挑水的日子

新闻发布2024-04-29 08:04:39读书村

那些挑水的日子

作者|文祥斌

“挺起腰杆,甩动臂膀,迈开步子往前走……”静坐斗室,时间久了,不由起身活动腰部,再伸伸僵硬的双臂。顿时,浑身轻松满心舒畅。忽然,脑海中闪现出了母亲的这句话,不由勾起了儿时那些挑水的时光。早些年,老家位于县城以南三十多公里的巴山深处,小小的山村横卧在两道山梁之间的山沟里,十几户人家,南北走向,一条山涧小溪从村北绕到村南后,再蜿蜒曲折流向漾家河。那时,生活条件差,吃水很不便。好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勤劳朴质的村民在村庄北头山下的小溪边,刨出一个一米见方、两尺余深的沙坑,清清的山泉水就从山石缝隙间咕咕的冒出来,形成一个小小的水池。水池在溪流边,隔着些山石、鹅卵石,那水清澈明净,清凉纯净,甘甜可口,水量充足,一年四季清水满池,全村人吃水就靠那些涓涓溪流。当然,有了水源,还得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根扁担、两只水桶,是村里人家必备的生活用具。扁担有木质和竹质,木质的扁担要选取质地坚硬有韧性的木材,请木匠师傅精心制作,打磨的又扁又平,刨的光滑圆润,两端用细细的铁链或结实的绳索串上一个铁钩,一根挑水的扁担就做好了。竹质的扁担也很常见,选取一段胳膊粗的斑竹,一剖两半,经过剖光、熏蒸处理制作而成。盛水的水桶常见的为木质水桶,那也是经过木工师傅精心打造。记忆里,小时候,挑水是村里人每天必不可少的劳作。晨曦洒满山村,鸟儿喳喳鸣叫,早起的鸡犬唤醒山村,村人们便开始每天清晨日复一日的劳作——挑水。在山村的光阴里,在村头溪边水池,来来回回的村民,他们肩上的扁担、荡悠的水桶,以及用山泉水蒸腾的袅袅炊烟,构成了山村清晨的剪影。老家的房子在村子南边,挑水就要来回穿过村子走一里多路。父亲在外工作,挑水的重担就落在母亲肩上。我家挑水的扁担和水桶都是木质的,母亲肩扛扁担挑着木桶,年幼的我手拿舀水的木瓢像影子一样跟在母亲身后,穿过村庄来到村子北头的水池边,将那清澈的水一瓢一瓢舀到两只水桶里。当舀满一挑水后,小小的水池便快见底了,但山里是不缺水的,不大功夫池水又渗的满满的,不耽误下一户人家来挑水了。母亲整理好扁担,挑起沉重的水桶走在前面,我依然拿上水瓢跟在后面。母亲挑水走的很快,健步如飞,我在后面却一路小跑。山村清晨的阳光照在乡间房舍,铺在鹅卵石小道上,洒在来往挑水人的身影上,飘动在有些掉皮的矮墙上,斑驳迷离,氤氲着山村平实的烟火气。

然而,挑水的年代,最怕下大雨。一场大雨过后,水池便会被冲毁。虽然水池可以很快修复,但遇到淋雨天,山泉水混浊,挑水就犯难了。于是,家家户户的灶房里都备有一口大水缸,需三挑水方能盛满,每天清晨挑满一缸水,保证一家人几天的生活用水。用现在的话说绝对是纯净无污染的山泉水。那一池清水像大地母亲的乳汁,养育着山里一代又一代的人。后来,我们离开了老家的山村,搬迁到十几公里外的外公家。外公家虽然属于平川地区,但挑水仍然是村里人家每天必有的人力劳作。只是挑水的条件有了些改变,水桶换成了铁桶,没有了山泉水,取而代之的是房子后面公路外四、五百米处的井水。每天清晨,三三两两的村里人挑着水桶,来往于家和水井的路程奔波,重复着一日又一日的劳作。我第一次挑水的经历,一直被记忆包裹和珍藏。那时,我在一所寄宿制的县级中学读初中,身体瘦弱。一个周末,我回家发现水缸里的水已用完,于是,便决定主动分担家务去挑水。彼时,外公年事已高,母亲忙着农事,从未挑过水的我拿起扁担,挑起水桶,抓上一根绳子就去挑水。俗话说: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平时,见惯了大人们挑水娴熟而协调的动作,可当空桶放在我肩上却是另一番模样——扁担在肩上摇曳,两端的水桶在扁担下晃悠,时而碰着旁边的田坎,路人投来好奇的眼光。更难的是从井里打水。我将绳子一头系在水桶梁上,放进井里,可是不管怎样,水桶总是浮在水面上,或碰着井壁,水进不了桶里,急的我满头大汗。正在不知所措时,外公家族里一老舅来挑水,见我的宭迫样子,便接过绳子,一边给我讲方法,一边耐心做示范:先将绳子向上提起,待水桶底刚刚接触水面,再迅速向另一面摇摆,水桶自然就侧倒在水里,水桶开始慢慢沉下水面,拉起绳子就能把水打满了。我接过绳子反复几次,掌握了要领,居然学会打水了。挑水不光需要巧劲,还确实是个力气活。我将扁担放在肩上,尽量保持两端的平衡。我这样想着,但当肩上撑起扁担的瞬间,方才体会到肩上所要承担的分量。我手扶着肩上的扁担,将扁担两端的铁钩挂在水桶梁上,吃力的伸起腰,艰难的站稳脚跟,摇晃着移动步子,犹如千斤重担在肩上,压的肩膀生疼,让人寸步难行。不由想起《父母爱情》里的安杰,她起初上岛挑水时,应该也是这个模样。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让人忍俊不禁。

那些挑水的日子

忽然,前面传来母亲的声音——“挺起腰杆,甩开臂膀,迈开步子往前走!”抬头望去,母亲在不远处为我加油鼓劲。原来,母亲知道我从未挑过水,见我弓着腰吃力的样子,为我挑不了重担而担心,便赶来教导我:凡是都得循序渐进,你现在年龄小,水桶装一半就行了,等你长大成人,才能挑一担满桶的水。按着母亲的指点,我掌握了要领,伸直了腰杆,不断地换肩,挑了几趟水,才将家里的水缸盛满。此后,虽然我常在外上学,挑水的机会不多,但每次放假回家,在学习功课的间隙,挑水便是我调节学习的一门特殊“功课”。从此,我养成了自觉劳动的习惯,以至于工作后能自食其力,也让我受益终身。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在自家院内打一口井,安装手工压水设备,改善饮水条件,结束了靠人工挑水的历史。后来,我们和很多人一样挤进了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用上了自来水,打开水龙头,水便哗哗的奔涌而出。讲究一些的人家,还早已用上纯净水,甚至装上净水器,既方便又洁净。扁担、水桶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或许被遗忘,或许只能安静的立于门背角,无人问津,挑水的劳作许是留在了记忆里。谁料,那年水灾,城市如海,小区停水,由于没有储水的意识,家里出现了水荒,让人着实难以承受。当时就想,要是在故乡,肯定不会作难。是啊!人常说:最美不过故乡的水。那些挑水的日子虽然已远去,却深深印在脑海,时时浮现在眼前。多年以来,在尘世间东跌西撞,踉跄而行,当被困难压力裹挟时,却时时回想起那挑水的时光。挑水不仅是生活的一种劳作,更是生活的态度和精神姿态。肩上有重担,你得挺起腰杆;因为负重,只有迈开步子前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