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清:一片丹心照汗青

新闻发布2024-05-01 20:04:31读书村

谢道清:一片丹心照汗青

作者|高晓亮

谢道清的传奇人生是从她化茧成蝶开始的。

《宋史》记载,谢道清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祖父谢深甫担任过宋宁宗的宰相,父亲谢渠伯也在朝廷当差,在她七岁的时候,爷爷和父亲先后去世,自此,家道日渐衰落。失去了祖上的荣光和依仗,皮肤黝黑、右眼朦胧的谢道清不仅每天要早早起床帮助母亲砍柴做饭、下地劳作,而且还经常遭受大人的嘲笑、孩童的捉弄,这让她过早地品尝到生存的艰辛与生活的苦辣。

谢道清:一片丹心照汗青

公元1224年,赵昀(南宋理宗)继承皇位,打算海选一位美貌贤德的女子做皇后。可是,赵昀的老娘杨太后另有盘算,她感念谢深甫在担任宰相时曾鼎力援助她登上后位,于是,她不容置疑地命令赵昀选择谢家女子。

接到圣旨,谢家宗族兄弟犹如中了彩票一样兴奋异常,当天就想把唯一还未出嫁的谢道清送进宫去,但家族老大谢举伯坚决不同意,并陈说了两点理由:其一,道清肤黑貌丑,还患有眼疾,若是皇上认为我们欺骗了他,不但道清的性命难保,而且会给整个家族带来灾祸。其二,我们奉诏献女,依照礼俗应当置办丰厚嫁妆,这钱财从何而来?再说,我们就算凑足份子把道清送进宫,如果她当不了皇后或者妃子,那么,只能做一个宫女终其一生,我们白花花的银子岂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众人觉得他的话在理,都闭口缄默了。

事情的反转发生在元宵节的晚上,这天夜里,县城里张灯结彩,游人如织,两只喜鹊突然栖息在灯山上,忙忙碌碌地衔树枝做巢,谢家人和街坊邻居都惊诧不已,皆认为这是一个吉兆,谢家必出贵人。随后,在谢举伯的主持下,整个家族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欢欢喜喜地把年仅15岁的谢道清送到皇城临安(今杭州)。

谢道清虽然整天默不作声,但心里很明朗,看得来一些事向,她晓得族人是把她当做一块筹码——赌赢了将会赢得荣华富贵,赌输了只是损失些财物罢了,而非真正关爱她的成长,关心她的未来。谢道清别无选择,更不能惹族人不高兴,否则,她会被唾沫星子淹死,被秽言恶语咒死,所以,她只能任由族长摆布,顺从族人安排。

人若不幸喝凉水都塞牙。谢道清进宫不久,患上疾病,黝黑的肌肤上长满了疹子,她的容貌愈发的丑陋,后宫那些出身高贵的妃子、眉目清秀的宫女甚至是不男不女的太监,只要远远地看见她就像躲债一样绕行而去。谢道清对白眼与讥讽早已习以为常,因而,她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只是尽量克制自己少走动、少露面,避免惊吓到别人。

所幸的是老天还有慈悲心肠,怜悯情怀。煎熬了一段时间,谢道清的病竟然痊愈了,粗肤死皮如同蚕蜕皮一样奇迹般地脱落了,肌肤变得莹白如玉,丝滑如绸,同时,御医还治好了困扰她多年的眼疾。谢道清脱胎换骨,颜值暴涨,后宫的男男女女无不惊奇错愕,当然,这也招来了许多艳羡的目光。

然而,好事多磨。与谢道清一同进宫的女子当中,贾氏最为光鲜靓丽,深受赵昀青睐,因此,他擅自做主想立贾氏为后。可是,杨太后坚决反对,严肃地告诫赵昀:“谢家女儿端重有福气,应当立为皇后。”朝堂上的多数大臣、赵昀的亲信和近侍甚至市井百姓也站在杨太后的一边,纷纷议论说:“皇上色迷心窍,不立真皇后,竟要立‘假’皇后。”社会舆论呈一边倒,赵昀最终心不甘情不愿地顺应民意,先册封谢道清为通义郡夫人,于公元1227年,又晋封为皇后。这一年,谢道清感激族人养育之恩和资助之情,依照惯例奏请朝廷对谢氏家族分别予以赏赐,了却了积压在她心底的恩恩怨怨。

谢道清虽说位尊且有姿容,可她依旧不是赵昀喜欢的菜。赵昀独宠贾妃,食则同席,眠则同床,除了处理政务和坐马桶外,两人几乎形影不离。赵昀偶尔为商议政事或者应付杨太后的指示与谢道清单独相处,也犹如内急如厕,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贾妃病逝后,赵昀又移情于娇媚多姿的阎贵妃,依然把谢道清冷落一旁。

好在,谢道清清心寡欲,并不计较恩宠荣辱,倒像是一头温顺的老黄牛一样不声不响地耕作寂寞的日子,静心咀嚼朝堂上的人事和王朝周边的局势。杨太后对谢道清低调、谦让的姿态大加赞赏,所以,不仅经常口头表扬她,而且从不干涉她的工作。一些中直朝臣也竖起拇指给她点赞,善良的黎民百姓更是拍手叫好。

赵昀整日沉湎于酒色,朝政大权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权臣手中,国势急转直下。公元1259年,蒙古可汗看准时机挥军南下攻克鄂州(今武汉武昌),而后度过长江气势汹汹地直逼临安。赵昀惊慌失措,便吩咐宠妃和侍从赶紧收拾行装准备迁都别处。这时候,谢道清挺身而出,堵在赵昀的前面义正言辞说道:“京都事关大宋国体,关乎江山根基,皇上如果轻率迁移,那么,不但会动摇军心与民心,陷世道于混乱,而且会助长蛮夷的嚣张气焰。再说,我们眼下还没有到最糟糕的地步,皇上应当坐镇皇宫,指派能臣干将率兵奋力抗敌。这样的话,即便是城破国亡,你也对得起列祖列宗和天下百姓。”杨太后也鼎力支持谢道清,严令赵昀不得离开临安。赵昀迫于太后的威严和军民抵抗的呼声,不得不放弃逃跑的念想。但赵昀并无男人尿性,没有完全接受谢道清的意见,暗地里指使贾似道同蒙古人议和,最后,用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换取蒙古暂时罢兵。

《宋论.理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弃险以自亡,而贾似道之罪,不可胜诛。”大概意思是说:南宋主动放弃长江天险纯属自取灭亡,这都是馋臣贾似道的罪过,实在该杀。而事实上,谢道清心明如镜,她晓得这口“黑锅”的的确确应该由赵昀来背,如果没有他的授意,贾似道岂能擅做主张?因此,谢道清既怨丈夫贪生怕死,偏安一隅,又恨佞臣献媚求荣,坑国害民,更恨自己是一介女流,不能上阵御敌,守城卫国,只能眼睁睁看着山河破碎,国土沦丧,唯能做到的是虔诚跪拜佛祖,祈求神明福佑大宋子民。

公元1264年,理宗赵昀离世,其养子赵祺(宋度宗)即位,尊谢道清为皇太后,号为寿和圣福。赵祺乖巧听话,做事稳重,谢道清把宋王朝复兴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他的身上。然而,让她失望的是赵祺和他老子一样缺智少谋,庸碌无为,在位十年,“偷一日之安富,怀拥立之私恩,委国以授之权奸,至于降席稽颡(音同起嗓,意思是以额触地的敬礼),恬不知怍,而后赵氏之宗祊瓦解灰飞,莫之能挽。”(《宋论.度宗》)赵祺死后,年仅四岁的赵砡承袭大统,尊谢道清为太皇太后。赵砡年幼无知,根本不能指点江山,度宗遗老三番五次联名奏请谢道清坐堂理政。时年五十四岁且疾病缠身的谢道清经不住朝臣软泡硬磨,便抱着“听天命,尽人事”的普世想法,临危受命,答应垂帘听政。

兵马总指挥贾似道战败兵溃,右丞相陈宜中上疏请求将他正法,以谢天下。谢道清思忱片刻后柔和地说道:“贾太师历经三朝,勤勉辅政,劳苦功高,不能因一战失利而抹灭他的功绩,哀家更不能违逆对待大臣的礼法。”于是,下旨罢去贾似道平章、都督的官职,让他管祠观。陈宜中却不乐意,言辞凿凿说:“贾似道花言巧语、阿谀奉承取得太上皇的信任,授予他兵权,可他不尽忠职守报效国家,整日里飞扬跋扈,以亲疏关系提拔使用官员,凭个人好恶赏罚臣子,更可气的是不顾大宋的体面,与蒙古人媾和,丢失江北广阔土地,这样的奸臣贼子留有何用?”庙堂生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划根火柴就能爆炸。谢道清呵呵一笑,“各位卿家都累了,退朝回家休息吧。”话落,撇下众人急匆匆地离去。陈宜中望着谢道清远去的背影硬是弄不清她究竟有几个意思。

实际上,谢道清知道陈宜中说的是真话、实话,也恨不得把贾似道剁碎了喂狗。纵使如此,她也不能意气用事同意陈宜中的奏疏,因为谢道清很清楚其中的利害:贾似道树大根深,门徒遍布各地,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是朝中很多要害部门都由他的亲信掌控,如果冒然处决他,势必会挑起内乱,引发更大的朝政危机。陈宜中也是一个权谋善变的家伙,他揪住贾似道的“小辫子”不放,主要目的是想借她的手干掉贾似道,给他腾位子。若是陈宜中得逞,那么,庙堂将会变成你争我夺的橄榄球场。眼目时下,她最要紧事儿不是追究责任,而是稳定时局,安定民心。所以,谢道清避轻就重,打了一手太极、抹了一回稀泥。

当然,谢道清也不可能这么轻易放过贾似道,于是,数月之后,她采纳了御史谏言把贾似道贬为高州团练使,安置到循州,并指派干练心腹在当地散播消息,说贾似道欺上瞒下,背主求荣,出卖大宋领土,天下忠义志士皆可杀之。这招果真奏效,有个叫郑虎臣的侠士,抓住贾似道外出上香的机会把他干掉了。消息传到临安,谢道清长长地吐了一口。

公元1275年5月,蒙古可汗再度率兵南下,攻破宋朝长江防线剑指临安。京城许多官员见势不妙,纷纷携带家眷和金银珠宝悄悄南逃。谢道清见状,便命令侍从在朝堂显眼处张榜公告:“宋王朝开业三百年来,对待士大夫不薄。现如今,国家遭难,你们大小臣子不思救国,竟然丢官弃城苟且偷生,哪里还有人样?日后又怎么见先帝于地下?天命并未改变,国法尚还存在。凡在官府者,尚书省即发与一份薪水;弃国而逃者,严惩不怠。”遗憾的是诏令发布多日,也没能遏制恐慌情绪蔓延,阻止达官显贵跑路,留在京师的大臣仅有十数人,前来勤王护驾的队伍只有文天祥等五六支,谢道清环视混乱萧条的皇宫潸然泪下。

这年六月,蒙古大兵攻破常州,距临安近在咫尺。败局已定,谢道清便指派忠烈大臣陆秀夫率队前往蒙古兵营讲和,蒙古主帅视临安为囊中之物,一口回绝了陆秀夫的请求。事已至此,谢道清只能仰仗文天祥等几支部队以及民间仁人志士防卫京城。次年正月,谢道清再派陈宜中出使蒙古军营,约议向蒙古称臣。可是,陈宜中害怕有去无回,不敢以身试险,便找了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谢道清无助的哭泣说:“只要能保存国家,就无需顾及颜面,也不必计较称臣。”而陈宜中心硬如铁不为所动,于当夜溜之大吉。

蒙古将帅见宋军不肯献城投降,就大举进攻,短短二十余天,临安失陷,南宋灭亡。蒙古兵士把小皇帝赵砡、后宫嫔妃以及珍宝古玩全部掳掠到大都(今北京),谢道清患病无法行走,蒙古将领敬重她的品行,特地允许她暂留杭州养病。等到病愈,她被护送至大都,并封为寿春郡夫人。七年之后,谢道清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或许,正因为谢道清是赵宋帝国最后一个太后,没有以身殉国,所以,一小撮史家和学者披上民族道义与专制道德的外衣,对她说三道四,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尤为尖刻,他评说:“宋多贤母后,而太皇太后谢氏实一庸弱妇……似道误国,宜中卖国,谢后妇人,偷生惜死,卒为所欺,盖亦一亡国奴也。灵鹊之祥,何足信哉。”这蔡老学究站着说话不嫌腰疼,没饭吃了你怪筲箕,赌钱输了你怪手气,硬是把宋王朝覆灭的罪过强加给谢道清这个贤良的弱女子,真是不害臊。

相比之下,《宋史》的作者阿鲁图倒是含蓄多了,他作为元朝臣子虽然不便评价谢道清的功过是非,但给后世留下一条思考的线索:在宋朝诸多皇后传记中,绝大多数只提及姓未提及名,而谢道清却是一个例外。也许,其真实意图是要后人记住谢道清的传奇人生,让她的一片丹心照汗青。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END—

【专栏作家】高晓亮,在网络和报刊发表有散文小说作品等,出版有历史散文集《两汉三国竞风流》。现居陕西汉中市。

点读高晓亮其它作品↓·羊献容:柳暗花明又一春

·李太后:一片苦心东流水

·花蕊夫人:落花成冢谁人怜尊重才华和劳动,按赞赏码为高晓亮赞赏:

点下边链接,欣赏读书村精彩微刊↓↓↓

◇好看·读书村精彩月报(2023-6)读书村dushucun2015—鲜活·有质地·接地气主持人:丁小村

联系QQ及邮箱:12545194@qq.com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阅读有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