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来成一梦

新闻发布2024-06-01 15:05:00读书村

2024’新春特稿·读书村专栏作家展

五十年来成一梦

黄卫君作品选读↓

·大地之书

·母亲的柴火

·乡村的声音

五十年来成一梦

作者|黄卫君

我上小学的时候,,每次都要从画家许自彬先生家的老宅门口经过。许先生坐在门前作画或是看书,一幅平静自在的样子。许先生长得白白胖胖,与村子里那些肤色黢黑的庄稼人相比,他脸上有一种优雅和自信,让人心生羡慕。那时候政治的大环境已经宽松了许多,文化人又得到了尊重。父辈们希望我们这些乡下的孩子们要好好学习,能像许先生一样翻过秦岭,去外面的世界去里见识一番。能跳出农门,做个许先生像一样的文化人,不再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苦日子。少年时代,有一次我在汉江边上的小树林里放牛,看见水泥凳上放着一本书,旁边竟然没有人。我用认识的有限汉字翻了几页,虽然有些懵懂,还是被书本中的文字吸引住了。后来书的主人寻了过来,他是附近九冶电大的学生,告诉我这是他上文学课的参考书,是一位外国作家写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见了“文学”和“作家”这两个词汇,我想他们应该也是像许先生一样的文化人,肤色白皙,穿着呢大衣,叨着烟斗,目光深邃,让乡下的泥腿子们黯然失色。

作者黄卫君我的学生时代零零碎碎发表过一些作品,有的被当作范文油印成学习资料,老师们还寄我于厚望。我的祖辈们都是农民,斗大的字都识不了几个。我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能识文断字,改换门庭,能吃碗轻巧饭。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文学到底有什么用,我只是打心底里热爱它喜欢它。我的性格里也有父辈们那一份倔犟,就算到处是荆棘,没有鲜花,还要一条道走到黑。一直走到中年的时候,依旧卑微如蚁。这一切源于学生时代的一场无妄之灾,它彻底断送了我的人生,也毀灭了我父母希望我活得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的前半生活得潦草,活得辛苦,以至于中年以后身体里的暗疾丛生。眼疾、心脏病、骨病等等,一付臭皮囊千疮百孔。许多年前一场大病之后,我写过一篇《我的墓志铭》的小文,也算是我对前半生总结:黄老三,土命,属鸡

一辈子土里刨食

曾经混迹工人阶级队伍

搞不清自己属于哪一个阶层

捏过锄把子,搬过砖块子

耍过称杆子,爬过方格子

摸过焊把子。也算是五子登科

一辈子都想出人头地

一辈子都在寻寻觅觅

...…

几十年来我背负着沉重的枷锁,在社会的底层为生活四处奔波,文学也离我的生活越来越遥远。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梦想一天天荒芜了。当我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时,看着年年绿遍的春草,我相信有一天文学的光芒还会照进我的心田,那颗种子还会生根发芽。当我漂泊在繁华的城市街头,我寻觅着万丈红尘中的那一束光,那一间间书店成为我的心灵的栖息地。我又如饥似渴地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它们是茫茫人海中的夜航船,使我不至于迷失自我。当我手执焊枪时,心底里激情的火花四射,于是我写下了《我们以安静的姿态存在》、《从地下到地上,都有梦在流浪》,那些我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句子,被诗刊社中国诗歌网评选“中国好诗”,入选《陕西诗歌年鉴2020年卷》等多个选本,这让我又燃起了当年的梦想,重拾了写作的信心。

黄卫君作品

20l9年的春天,我在手机上看见朋友发的一个链接,这是由著名作家丁小村老师创办的纯文学公众号一一读书村,他倡导鲜活、有质地、接地气的写作宗旨,编辑推送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作家,该平台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读书村的作者有名家,也有草根。但是它不唯名家,不薄新人。默默耕耘,不问收获,一切用作品说话,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那一年夏天我因工伤在家休养,就在手机上写下一篇散文,怀着忐忑的心情发给小村老师。四天之后,我看见自己的作品出现读书村平台上,我对小村老师心存感激之情。虽然至今我们还未曾谋面,但是他一直对我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我不断进步。五年多来我在读书村平台上发表了六十篇文章,都是在手机上写下然后发送到丁老师邮箱的,有文档格式上、标题上、文字上的错误,丁老师都一一帮我改正过来。丁老师对一个作者所犯低级错误的包容,正是他人格魅力所在。他不计个人得失,坚持无偿编辑推广纯文学作品,在当今乱像丛生的文坛,绝对算是一股清流。读书村是文学的芳草地,成为其中的一员,需要一种气质,也是一种幸运。一个人的经历,也是一段心路历程。我以我手写我心,写岁月里熟悉的人和事,曾经的生活仿佛又历历在目。我写九冶,因为它与我们村相邻,五十多年来相濡以沫,熟悉各自的生活。九冶曾经走出过史小溪、张俊彪、马合省等著名作家,有着十分浓厚的文学气息。我在九冶学习了焊工技术,它成为我安身立命的根本。于是我写下《半城风雨一世情》,来诉说九冶和勉县的一世情缘。晚上发出后,丁老师第二天就推送出来,当天就有近万人阅读,有人粗略统计互联网上有近十万人阅读过此文,随后市文联《衮雪》杂志也刊登了这篇文章。我写我的父母,他们卑微如草芥,却勤劳朴实,宽厚仁慈,含辛茹苦的养育我们。我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写了一系列关于他们的散文,其中《母亲的灶台》等八篇,先后在《文化艺术报》等纸刊和《文学陕军》、《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出。我热爱我的家乡,我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清明会》、《登诸葛读书台》、《旧时荷塘旧家味》、《攒言子》、《红苕腔》等,先后在大众日报、汉中日报、陕西工人报、文化艺术报等报刊刊登,向读者推介了勉县的风物和故事。这些年来,我发表过近百篇诗歌散文,大部分在读书村首发,然后被纸媒刊发。我也始终牢记读书村的宗旨,写原汁原味生活,写鲜活接地气的文字,文章才会有生命力。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其实我是个亦工亦农的“跨界演员”,二十多年来我的人生际遇,诚如丁老师在《默默耕耘,迎接春天》一文中所言:“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免不了被小人陷害,被野蛮欺压,被同道背叛,被坏人侮辱……但我们也依然得到了情谊与真心,领受过关切与暖意,得到过激励与支持,获得了善意的照拂。这都是人生的正常剧情”。人生的过往是一笔财富,写作时取之不尽。有人说读书写作是一种灵魂的救赎,是为了对抗平庸,那是一种矫情。其实所有的热爱一直陪伴我们成长,成熟之后就会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堂堂正正的做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博尔赫斯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五十而知天命,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注定成不了许先生那样的文化人,我皮肤黢黑粗糙,穿着袈裟一样的工装,像一个苦行僧。半生已过,转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大梦醒来迟,就让它醒着吧,余生就不会寂寞。我不是圣教徒,我不唱赞美诗。我本就一介凡夫俗子,无欲则刚。我写作就是为了记录生活,没有什么功利之心,但凭良心写一纸温情之言,以慰平生。

2024’新春特稿·读书村专栏作家展

点读↓

·裴祯祥:《漫长的告别》·王印明:《文学相伴岁月生香》·廖晓梅:《书写我的热爱》·乔文丽:《文学何益,写作何益》·子非:《一个人的十年》—END—

【专栏作家】黄卫君,亦用笔名黄三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创作,在网络和纸质媒体发表有散文、诗歌作品等,现居陕西勉县。

·点读黄卫君最新文章:

·沔阳酒话

·“拉拉车”

·一树椒香

点下边链接,欣赏读书村精彩微刊↓↓↓

◇好看·读书村精彩月报(2024-1)读书村dushucun2015—鲜活·有质地·接地气主持人:丁小村

联系QQ及邮箱:12545194@qq.com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阅读有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