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文随心舞

新闻发布2024-06-10 10:05:35读书村

2024’新春特稿·读书村专栏作家展

​人在旅途,文随心舞

水漾紫晶作品选读↓

·皱纹

·当时只道是寻常

·岁月沉香

人在旅途,文随心舞

作者|水漾紫晶

连续三天的和煦暖阳,尤其正午时分气温已达20℃,让人恍惚觉得真的已入了春。这是江南的元月中旬 ,阳光明媚,翠意懵懂。正当人们急急卸下厚墩墩的棉服之时,冷空气来袭了,下旬的日子又笼罩在雾蒙蒙的湿寒里。人,总是困惑、受制于气候环境,而岁月历来从容淡定,冷与热,快与慢,骤变与平稳,都显得那么挥洒自如不疾不徐,沿着它自有的章法,春夏秋冬、晨昏日落。过了腊八就是年。岁末年初的这段日子,人们愈发忙碌而形色匆匆。我即将踏上旅途,成为这匆匆中的一员。这几日,整理东西收拾行李,安排一些未尽事宜,更平添了许多繁琐的劳心耗力。是晚,终于理好,接下来的静夜便是我的心怡时刻:去书架上挑选一本书:我旅途中的贴心伙伴。这个习惯不知不觉跟随我很多年了。于我而言,我喜欢的书与我的关系可以用仓央嘉措的一句诗来概括: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作者水漾紫晶(王宏彦)

秉性疏于热络,好静远胜于围众。生活中,那些贴己的书带给我的思索、滋养、启智与感悟太多,受益愈深。相比较现在的手机阅览,我还是更喜欢一页一页手指翻书的感觉。记得我得到的第一本书是一年级时,爸爸买给我的两本童话:《绿野仙踪》和《安徒生童话》,书源于一次交换,爸爸要带我去拔掉一颗松动已久却顽固不掉的牙齿,而我怕疼迟迟不去。最终我们讨论决定:若我肯去医院拔牙,他任凭我挑个喜欢的东西。于是从医院出来后我们径直去了新华书店,两本我都爱不释手,贪心地都要了。后来爸爸对我说,那一刻我眼里疼痛的眼泪还没干,但捧着两本精装版童话还是忍不住咧嘴笑了。瞧,爸爸疼爱我,自然懂我的小心思,而且他本就是个爱书之人,我自小的记忆里,家里书架上常有他买的书。小学时期的班主任梁老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二年级起开始要求我们写日记周记,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她批改时发现好的句子总会用红笔勾线出来,不妥的就用蓝色墨水笔做标识,非常认真。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被她划红线的句子是我一篇周记里的:小鸡娃们像一个个嫩黄色的小绒球,晃动着小小的脑袋、圆圆的身体去抢食吃。当看到这句被老师划线赞赏的句子,其实我是羞愧的,因为“嫩黄色的小绒球”来自我妈的话。那个周末在家写完周记,妈妈非让我读给她听,我很不屑(觉得她又不是老师),但碍于她反复催促还是读了,她立马就说我形容小鸡娃的词语太生硬,应该用“小绒球”才贴切生动,不信让我去看看楼下某奶奶家养的鸡。那次周记得到表扬,是我平生第一次意识到:写人写物一定要勤于观察抓住特点,更重要的是劳动人民也有着很实在的知识,那些生动贴切的语言远远超过我闭门造车、自以为高深不凡的描述。当然,于当时八九岁的我而言,此事带给我的认识和总结显得肤浅,但起码点醒了我一点:劳动者不容小觑,他们也有才学,那些来自生活的才学。第一次文字见报,是我的初中阶段,一篇作文登在了当时的《中学生报》,那次是该报征稿,班主任徐老师鼓励我试试,结果入选了。看着自己的钢笔字变成了铅字,甭提心中有多高兴了!徐老师让班长把这张报纸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直到我们半年后升入初三换了教室。现在想来还是隐隐愧疚的,徐老师以及后来的班主任刘老师都是很看好我和鼓励我的,而我的不够勤奋,闲暇时间也没用来勤练笔头,高中阶段课业日益紧张只是正常完成了校内作文没再多写和投过稿。高二末尾那学期的某一天,我市文联迎来了陕西著名作家团莅临汉中讲习座谈,其中,写了家喻户晓《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大作家路遥及莫伸等一行知名作家在汉中京剧团大礼堂举行文学讲座,我校文科班同学有幸前往聆听。那是我第一次零距离见到路遥先生,作为喜欢文学的文科班学生,我和同学们都很振奋。谁知,两年后路遥先生就因病逝去了。这样的一次难忘经历、珍贵记忆,在其后的若干年后,在加入汉中市作协后的一段时间里,在丁小村老师的提醒和鼓励下,那深藏的记忆又被唤醒奔涌于笔下,完成了那篇《我与路遥的一面之缘》。在此,非常感谢小村老师呢,还记得他的谆谆细语:有些素材有些经历当真是很难得的,要珍视要记录,发自内心的写作很重要也很可贵。的确,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是形色匆匆,有时只顾了贪玩,和被大千世界花花绿绿的吸引迷了双眼乱了心智,枉度了许多时光。就如一句老话:我们只顾赶路,后来竟忘了为了什么而出发。是啊,你还记得你的初心、你的理想吗?这样的自省自问,这样的反思太重要了。大概是2006年,我加入了汉中市作家协会。在这里我认识了著名作家王蓬先生和丁小村先生。他们才华横溢著作丰厚还那么亲善和气平易近人。王老师发现我有两篇文稿落款处写着:某年某月于嘉峪关、于武威,问我缘由,得知我的出生地是嘉峪关,五岁时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陕西汉中,后来每隔几年会回嘉市探望奶奶等亲人。便欣然送给我一本《丝路访古》,读后我才得知他多年来数次叩访西域,不畏风霜艰辛,写就多部巨著名垂青史。丁老师留给我的印象是特别斯文有礼,言谈举止自然流淌出一种根植于心的书卷气息,知识面广博,言语不多,自成风骨。在其后作协会员年会上,我又有幸认识了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李锐先生。记得他那次作的报告是《苦难的审美超越》,留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几年后,感觉自己积累了一些文字,带着小小的惶恐之心小心翼翼呈上了自己当时或长或短的一些文字(有的已在报刊发表,有的发表在新浪博客),想让先生闲暇时看看不吝赐教。幸运的是这些文字得到了李教授的认可,百忙之余,他挥洒成篇:《喧嚣世界的精神守望者——评水漾紫晶的文学创作》,那一刻,我深感自己何其有幸承蒙这样的赐予!这无疑对我是一份深深的鼓舞,进而默默鞭策着我。省作协、省十佳优秀教师黄文庆老师,也是我很敬重的一位老师。记得他对我说:“紫晶,透过你的文字感觉出你的灵气和潜质,加之读你的文章发现你有着许多走出去看世界的机会和兴致,这样很好,不仅开拓视野,增加生活感受,还能积累许多人生经历和素材。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好啊!” 是啊,自己走过半生,祖籍安徽,出生在甘肃,童年至汉中,上学、工作、国企、私企、深圳、杭州,步履轨迹的确不少,期间还出差或旅居过多地,所感所悟真真不少呢,时常也会有感而发写写画画,但尚缺乏归纳和整理。于是在某个黄昏时刻,我忽然有了点想法:应该向黄老师学习呀,他多年来笔耕不辍,而我时常懒散。随后,我把以深圳为背景的短篇小说《梦里寻他》、《今夜你可以不回家》自己的手稿又反复读读认真润色,定稿后发给了那时的《读书村》,都得以发表。至今我还记得,当时有读者在平台留言:现在已快人至中年的我,读着读着竟还有着怦然心动的感觉。然后,我看到小村老师在后台对这位读者的回复:是啊,青春年代的憧憬与追梦,谁不曾有。这小短篇,有味儿,也有着作者的思考和思想。记得当时看到小村老师百忙之中的这句回复,深受感动。他主抓文联和作协工作,繁忙自不用说,常年笔耕不辍,体察生活洞察世情,笔力遒劲。工作加写作已占据了他大量精力与时间,还要审稿编辑制作,分门别类及后台推送与维护,这实在是非常耗人的一件辛苦事,可他却默默辛勤地一直在做。就这样一条点评,他这样的大忙人还如此细致入微地回复了,自然让我萌生出许多感动和敬意。这句话我清晰记得,还因为它也承载着一种认可和鼓舞,激励我更有信心去书写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去采撷那些或闪光或平凡的文学的种子,让它们在自己的笔下灿然开花,哪怕只是小小的绽放。

水漾紫晶作品

作者水漾紫晶(王宏彦)某日收拾旧柜子,竟发现自己发表于二十多年前《汉中文化市场报》上的两篇:《青春的背面》《婚姻不是赌注》。早就发黄的旧报纸,让我忽然又看到了那个年轻的自己,有着小小的青涩又有着满满的激情和憧憬,那时才刚刚踏入人生旅途不久啊,面对那时的踌躇满志,今天的我是纠愧和汗颜的。柜子底层还发现一张2004年的《汉中日报》,上面刊登着我的一篇散文《忆江南》,看着斑驳的纸面,我怎能忘记那是我第一次去往江南,对,那时在一家私企工作,那次是去苏州出差,公务完毕,我们小逛了苏州城,还去了寒山寺,去了水乡周庄,置身于陈逸飞先生画笔下的灰墙黛瓦,第一次轻触江南的轻盈灵秀,小桥流水人家。置身于摇橹小船上那悠然碧波的涟漪深处,我当真是迷醉在那样的仙境里……不得不再次感叹文学的魅力,往昔虽已久远,但当你读到自己记录岁月的文字时,一切都复活了,往日的一切就在你的眼前,活色生香永不褪色。文学还会带给你出其不意的欣喜。就比如,多年前《忆江南》一文,我结尾的句子是:我愿再至江南,我愿融入江南。而近几年的时光里,我就在江南。在此工作在此生活,更加深了我对江南的了解,这里的美景,这里的人文,这里的历史。人在旅途,人在不同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人生体验、所感所悟,都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三年多前的一次机会,我还去了遥远的中俄边境城市:绥芬河,别具特色的、国界线上的城市,有着浓浓的异域特色。其中归程时又在哈尔滨逗留了两天,那里诸多的俄式建筑,美丽绝伦的中央大街,蔚为壮观的索菲亚大教堂,一望无际的松花江水,当时在夜色下的江畔,我的耳边即刻萦绕出那首儿时就多次听到的美妙歌曲:太阳岛上。人,终其一生都在路上,要么是身体,要么是灵魂。有书相伴的日子,甚于金饰相伴的浮华。有所感所想,有书写的兴致(而不是为写而写),不亦乐乎?张爱玲说:人生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的确。但要读懂这句,没有足够的生命起伏和辗转深刻的人生阅历是达不到的。我们经历世事,尽可能去博览、思索与沉淀,心智方能一点点成长,我思故我在。

我庆幸自己与文学交好,尽管深知自己才能平平也不够勤快。读与写,让我的思想更趋于理性,让我的生命更充实更丰盈。尤其在我每遇低迷和生病的时候。那样的时段我不想说话只愿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我会想起史铁生那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还会想起他的另一句:与其说他不畏苦难,不如说他早已站在死里看来生。史铁生从二十岁起就饱受疾病日益加重的种种折磨,堪称向死而生。读着他的文字,你会感到刻骨的疼痛,也会体味劫难磨砺带给他的坦荡与从容。我们需要这样的身心共情、精神支撑。古今中外,有多少儒士学者一生饱经沧桑却著论卓越,不胜枚举。每想到他们,心头便会浮出那句:我有一支笔,足以慰风尘。且看,这支笔,威力何其大,能量何其多!这,我们又该由衷地能感谢文学了吧,许多时候,它真的是一味禅药,一种救赎,一种活着的信念。书,是爱好它的人一生的良伴,它滋养着我们,治愈着我们,启迪着我们。它已陪我踏上旅程。此刻正写着这些发自内心的小小方块字也正随心起舞着,伴随着我一段又一段的人生旅程。2024’新春特稿·读书村专栏作家展

点读↓

·凌子:《且以淡墨,记录流年》林颖辉:《金蔷薇》·梁红梅:《文学的星空》·刘娟:《我的工厂叙述》—END—

【专栏作家】水漾紫晶,本名王宏彦,在报刊和网络发表有散文、诗歌作品等,现居陕西汉中市。

点读作者水漾紫晶最新文章:

·渐渐冷却的爱

·一年好景君须记

·欢迎打扰

尊重才华和劳动,按赞赏码为水漾紫晶赞赏:

点下边链接,欣赏读书村精彩微刊↓↓↓

◇好看·读书村精彩月报(2024-1)读书村dushucun2015—鲜活·有质地·接地气主持人:丁小村

联系QQ及邮箱:12545194@qq.com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阅读有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