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陕南石棉矿

新闻发布2024-04-30 21:04:12读书村

路过陕南石棉矿

作者|汪玉奇

2022年10月,因疫情被封在家,解封后与朋友决定出去散一下那沉闷的心情。于是,乘坐车上了蜀道,翻越五丁关,过烈金坝,从大安镇小桥左行走陈平道,一路赏秋,心情随着晨雾、天上的白云飞翔。此途的历史已越千年,而今很少人知道它叫陈平道了。

走在此道必路过陕南石棉矿,曾经那个红火的国营企业,如今它已完成其历史使命而寿终正寝。望着那一栋栋破败的厂房,我思绪万千,它似乎在向世人诉说曾经的辉煌历史。

路过陕南石棉矿

陕南石棉矿坐落在宁强县庙坝乡境内,其地称黑木林。这个企业始建于解放初,先后隶属于国家建材部,省建材工业局。干部工人最多时达五六千人,先是县团级建制,后升为地师级,再后又降为县团级。在该矿山企业开办后的十多年里,其主要领导均是有一定资历的老革命担任,全矿干部职工来自全国各地。在1962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企业精减人员过半。但在度过那短暂困难时期后,很快又恢复生产并超过原来的规模。那时候的该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内有职工宿舍、食堂、浴室、理发部、工人俱乐部,学校、医院、商店、幼儿园等附属设施,应有尽有。

企业中的几代人,多世袭工作、生活在其中。上世纪80年代之前,许多人以能够在该企业工作引以为荣。该企业建在宁强县内,也带动了地方经济、文化等事业的繁荣,并做出了贡献。一方面在县内大量招工,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另一方面企业的子弟也出来了不少人,参加工作在县内各单位,并有不少优秀者还走上了领导岗位。那时候县上每年的工人体育比赛,文艺表演赛等活动,陕南石棉矿那都是响当当的前几名。那时候的大安庙坝那条山沟里,可谓是一派车水马龙、机器轰鸣、人声沸腾、欣欣向荣的景象。

哪知风光的岁月走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企业逐渐走下坡路,经济效益下滑,工人的工资福利也受到影响。在此境况下,有能耐者奔南方发展,或下海经商。总之人心涣散,有人痛苦、有人庆幸,更多的人无奈的出去自谋生路。一时间,这个企业就像一个孤苦的老人,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度日。最后,在有关政策下,企业被迫改制,用低微的几个钱打发了工人。从此,这个曾经红火了几十年,养活了一大批人的国营企业瞬间没了。那些曾为此企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工人们,尽管痛心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矿山俱乐部

在公路边,我看到一栋职工大食堂和工人俱乐部。我遗憾的跨入大饭厅,那一排打饭窗口对我是那么熟悉,因为,我曾经也工作在某国营大企业,成天高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遥想当年深藏在这大山沟里的这个企业,在此职工食堂就餐者就达数千人。1992年我在县纪委工作时,曾出差到该企业,住在招待所,客房里有全县最早的高清闭路电视。在食堂就餐时,与那些工人闲聊时,他们是那么自豪、自信、又赋工人阶级主人翁的精气神。

紧挨饭厅边是工人俱乐部,那是矿山企业职工开大会,看戏看电影的娱乐场所,俱乐部后边是体育场。球场看台院墙上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标语,还依稀可见。篮球队员的呐喊声、裁判员的口哨音,似乎还此起彼伏响彻在山谷里。

从那继续上行,小河对岸是一排油毡土墙平房,经询问得知那是当年最早的家属房。小河两岸还有几栋住宅楼,仔细观察里边还住着人。在那排破败的油毡土坯房里,还住有耄耋老人。得知他们都是为这个企业做出过贡献的老职工,如今仍孤独的“穷守”在那里。居住条件虽说简陋,但他们说,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喧嚣与嘈杂。他们留恋的是这大山沟里的宁静,山青水秀好空气,还可以自由自在的,在房前屋后种些菜园地,吃着健康放心的蔬菜,还可以养些鸡、鸭、鹅、兔。我知道此地“山高皇帝远”,土地宽广,他们种些玉米、红苕等,自己吃不完还养了猪,年终宰杀了,那叫一个实惠。现如今他们年龄大了,冬春时就坐在门前晒太阳,夏秋时在瓜棚下乘凉,闲看蓝天白云,近闻鸟语花香,静听潺潺流水。他们觉得在此“頣养天年”,了此余生,也很满足。死了就埋葬在他们曾经奉献过青春的地方,与熟悉的山水为伴,也不失为人生的快乐。那一代为国家创过业,做出过贡献的人,他们的奢望就是如此的简单、纯朴、诚实,而少有怨言。

小河边家属楼

从此处再上行,是矿区机关办公楼,学校、幼儿园等。我从一栋青砖二层楼进去一看,破窗烂门框上还斜挂着什么财务科、供销科、办公室之类的门牌。如今人去楼空,蛛网封门,只剩下一片寂静。墙角一只老鼠,用可怜的目光盯着我,似乎在告诉我,这里太凄凉了,没有一点吃的。当年可不是这样,那是个不愁吃喝的王国。

回望那一排排旧房区,它们在秋风萧瑟下,显得是那么凄凉,孤独与无奈。它们与外界那繁华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对我这个突然到访的陌生人,很想多了解些它们曾经的故事,我特别多看了它们几眼,它们似乎也有很多话要对我诉说。然而,等待它们的只是寂静中的无言以对。

在同事的呼唤下,我怀着遗憾的心情离开了那里,我们将从那里翻过大山去二里坝,去那里探访曾经大炼钢铁年代的故事。我在路过现在新开采的矿区时(被私企承包开采),被几辆超长、超重汽车挡住去路,我借此机会下车,在那里抓拍了几张照片。

举目四望,蓝天白云下,此处的大山,它像极了被剥去了衣服的乞丐,是那么丑陋。山体裸露破碎,千疮百孔,尘土飞扬。载重汽车像疯牛一般嘶鸣咆哮着,冒着黑烟,超载着矿石,把新建成乡村柏油路压得一片呻吟声。此情此景与周围的青山绿水,显得是那么不协调。

望着眼前的矿山,我联想到地下矿产资源,本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本应科学有续开采利用。但是,这几十年来,许多地方将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卖给了私人,如一些储藏量很大的煤矿、金属矿等。于是,只顾眼前利润最大化,不讲安全生产,工人的劳动保护,不讲科学,掠夺性开采也就在所难免了。原本指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致富,发展地方经济,那知事情并非如此,其结果仅富了个别人,还有人为富不仁,带来的结果是,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破坏等等。

时光岁月此一时,彼一时。远去的陕南石棉矿,曾经的辉煌将不再,仅剩下那一代人无穷的思念与依稀的记忆。

(图片为作者本人提供)?

相关推荐